说完,那首领又掏出刘备的亲笔信。
孙策看了信,仍旧警惕地盯着那名刘备的部下。如果是从前,他可能立刻就相信了。但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即使那人有刘备的亲笔书信,他也在心里打了个嘀咕。
人心难测。刘备和他的父亲孙坚虽然有些交情,但毕竟只有在雒阳时的一面之缘。如今刘备却兴师动众而来,怎么看都有问题。必须防备!
“多谢刘将军。”不管心里再怎么防备,如今既然没有撕破脸,面子上的功夫总是要做的。孙策反握住宝剑,小小地作了一个揖。
周瑜也拍马踱来,与孙策并辔而立:“不知将军接下来有何打算呀?”
刘备部下道:“卫将军命在下给吴夫人带口信:如今天下大乱,无一寸土地安宁。雒阳京畿重地,尚且安稳。卫将军与孙将军又有同救雒阳之情、并肩作战之义。若吴夫人与公子们愿意迁去雒阳,卫将军必倒屣相迎。”
刘备部下又稍微移动了一下身体,冲着周瑜行礼道:“卫将军也邀请周公子一同前去。”
刘备的意思是,想要接孙坚一家去雒阳安置?还要再带上周瑜?
孙策与周瑜相视一眼,想也不想地就拒绝了。没办法,他们刚刚被袁术追杀,如今毫无安全感。这种时候,就算是呆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尚且寝食难安,更何况是去到别人的地盘上?
现在话说的那么好听,左一个“并肩作战”,右一个“倒屣相迎”。等他们全家到了雒阳,还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们正准备去吴郡看望舅父,就不去打扰卫将军了。”孙策道。去投奔母舅,这也是出发前一家人商量好了的。
“不!”一直呆在马车中的吴夫人却出声了。碍于礼法,吴夫人依旧坐在门帘之后,不露面容,但声音却透过沉重厚实的木板面料稳稳地传了出来,“谢卫将军相邀,我们即刻便启程去雒阳,与将军同行。”
孙策都惊呆了。但碍于母亲的威严和智慧,他并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沉默地选择了赞同。
周瑜想了想,也同意了。
于是一行人一同北上,向着雒阳行去。
路上,孙策忍不住同周瑜抱怨此事,不理解母亲为什么突然改变主意。周瑜一边安抚孙策,一边道:“吴夫人估计是想要效法班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攻为守,险中求胜?”
孙策皱眉,更加疑惑了。
周瑜道:“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华夏之地,终究会再争出一个天子。袁术虽有四世三公的名望,坐拥扬、豫、徐广大之地,兵粮足备,但性情浮躁、智力短浅,不过冢中枯骨,终不能成事。其余江东诸侯,比袁术更是不足。”
周瑜抬头北望,深邃悠远的目光穿过滚滚黄河、穿过悠悠白云、穿过无数的时间与空间,去到了天下江山之上。
“未来的天下之主,必定将从江北各路诸侯中决出。
你我若此时投靠刘备,南征北战。最次一级,可以安身立命,建功立业。再进一步,可以扩充实力,成为诸侯。若上天眷顾,自己成为天下之主也并非没有可能。
如此一来,岂不是比我们孤身入江东,拼死创业,却又被江北之人坐收渔利,自己成为阶下之囚来得更好?”
孙策不由地瞪大了眼睛。他从来不知道周瑜竟然有着这样的雄心壮志!
按照他自己的理想,这辈子当个外藩诸侯,做出一番管仲齐桓的功业就不错了。当皇帝?这件事他连做梦都不敢想!
震惊的孙策沉默了。之后在某天夜里,趁着四下无人,他又拿同样的问题问了母亲吴夫人,结果得到的回答与周瑜竟然一般无二。
这下子,孙策对周瑜和吴夫人的胆识真是刮目相看,对他们也更加尊敬了。
特别是吴夫人,孙策对吴夫人不仅有对母亲的敬爱,更有对智囊的信任。凡是遇到了大事,必定要与吴夫人商量,言听计从。
而在多年后,当孙策回顾自己戎马征战的一生之后,也不止一次地赞叹吴夫人与周瑜的智慧,感慨那时的自己做了正确的抉择。
其实,孙策若是有幸一窥三国的历史,或许就不会对吴夫人的想法感到惊讶了。
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上,吴夫人的谥号为“烈”。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亦能胜须眉。
文心武胆皆堪赞,智慧如星照乾坤!
第137章我想做个好人
高顺初到战俘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
在高顺的想象中,所谓的战俘营应该和监狱类似——建在深深的半地下室里,阴暗潮湿,十几个大男人被关在一间窄小的牢间中,吃喝拉撒都在一处,苍蝇与蚊子齐飞、老鼠与蟑螂一处。
可是现在,他却被带到了一个干净整洁的院子中。虽然还是十几个大男人共处一个房间,但那房间总的来说还算宽敞,除了睡觉的大炕之外,竟然还能摆得下几张小案、数个坐席。
恐怕许多贫农百姓,住得还不如这里。
关于住所的感慨还没完,吃的方面又给了高顺狠狠一惊。在这战俘营中,吃的东西虽然算不上多好,但至少麦饭管饱,而且每天早上都有一整个水煮鸡蛋可吃。
高顺盯着那颗圆润光滑的鸡蛋半天没回过神来,这样的东西,就是拥有上百亩田地的富裕农户也舍不得天天吃,刘备居然给他们这些战俘天天供应!刘备是疯了还是傻了?他嫌弃自己的粮食太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