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策论只有一道题,题目也只有寥寥几?句话,问的是“评价泰启朝政治得失”。
泰启,是先帝的年?号。
不久之前,先帝入柩,朝廷轰轰烈烈地吵完,最终礼部确定了给先帝的谥号,定为“怀”。
“怀”是平谥,描述君主性格仁慈,潜台词是缺乏能?力?。
这是朝堂中各方面势力?博弈的结果。
宁颂以为,在商量出谥号之后,对于先帝的评价就已经盖棺定论,可没想到?,在殿试上,新帝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真是出乎意料。
压抑着惊讶的心情,宁颂没有忘记此刻自?己的任务,垂下头来,仔细思?考出题的目的。
虽然与明正帝的接触不多,但?绝对也不少。在过去的经历中,宁颂大概能?够描述出明正帝的画像。
低调、沉稳、务实。
由于政|变过程宁颂只是旁观,根本算不上深度参与,但?也知晓作为最终胜利者的临王在其中布置了多少,筹谋了多少。
这样一位智谋、能?力?都不缺的帝王,他又想从年?轻的读书人?这里得到?什么答案呢?
在宁颂沉思?的时候,左右已经开始有人?答题。
他们与宁颂不同,越是对考官本身不了解,越是敢大胆去按照自?己的心意写就此篇策论。
不要因为想得太多而无?法动?笔。
宁颂暗暗告诫自?己。
当?然,不去揣摩题目的意思?,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思?考片刻,宁颂下定了决心。
泰启朝得失,与泰启帝的得失区分开来写。
只写前者,不提后者。
先帝再如何,也是皇家之事,轮不到?他置喙。但?先帝在位期间存在着什么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他大可以从此入手。
确定好答题方向,宁颂接下来的题目瞬间就好答了。
他与其他贡士不同,天然具备着优势——这种?优势不在于他早早在皇帝面前挂了号,而是在于他所处的环境。
平日里,与他交往的、讨论问题的,无?不是官场内的官员。
上有一省主政官员,下有地方小吏,在这长久的、深入的交流中,宁颂对于如今所存在的问题早有隐约的想法。
昔日,与端阳公主贪腐有关的河道问题,临州府治下一直在探索的土地税收改革问题,边疆的疆域问题……
在此时此刻,宁颂忽然发现,自?己过去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汇集成了这一张试卷的答案。
就好像冥冥之中有着一股力?量牵引着他,一路走到?了这一刻。
宁颂低头笑?了一下,然后开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