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借着军演之名,去捞地主的钱
卡特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英文名叫carte,又称为垄断利益集团、垄断联盟。企业联盟。同业联盟。
这是垄断组织的形式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垄断市场,从而在市场中获取高额利润。
生产或销售某同一类商品的厂商,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市场份额分配等方面达成协定,从而形成的垄断性组织和关系。
一般情况下,卡特尔这个名词是出自寡头垄断市场当中,而德国的容克,就是如此。
从1911年开始,德国就有600个左右的卡特尔垄断集团,他们广泛地分布在采煤、冶金、电气、化学、纺织、皮夹、玻璃、砖瓦、陶器、食品等一系列部门。
可以这么说,容克地主和垄断资本结合在了一起,对德国的劳动人民实行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为了争夺市场,由容克与资本结合而成的结晶德意志第二帝国,便拥有了极高的对外侵略性。
在国内阶级矛盾和市场问题十分尖锐的条件下,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创造了对外侵略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地投入到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里面。
最终,德意志第二帝国走向了军事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即使到了魏玛和现在的纳粹德国也是如此。
在魏玛共和国德国的统治下,整个德国的经济都倾向于军事工业发展,民生几乎为零,这就导致容克们对农民的剥削更加激烈。
所以,当阿道夫做出承诺会改变农民生活,为他们争取利益时,农民给予了阿道夫很大的支持。
随着阿道夫上台,他所颁布的《农场继承法》确实保住了不少农民的土地,但同时也要求农民不得离开并放弃自己的土地。
而且在利益方面,阿道夫更倾向于容克贵族,所以阿道夫所谓的‘争取利益’,也同样适用于容克,而且利益更大。
这就导致容克们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阿道夫在军事上的大力度建设,这使得容克更加倾向于阿道夫。
当然,他们只是为阿道夫办事,而不是纳粹党。
无论如何,在苏军打进来之前,容克都过得十分滋润。
可随着德共掌控了整个柏林,甚至控制了勃兰登堡州,容克的生活就开始发生转变。
秉着‘不干涉’原则,身为驻柏林苏联大使的玛利亚只是派出了贝利亚,由他来协助德共。
至于德共要如何对付容克,玛利亚不会做出过多干涉。
当然,德共对容克贵族们肯定不会有任何手下留情的说法,在接管了柏林之后,德共便开始对柏林内部的所有土地进行管控。
由于德国的土地资源分布问题,大部分矿产资源都集中在
然后在如何处置这些大资本企业问题上,德共内部出现了分歧,分歧主要体现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知道理论
第一方案,是限制剥削。
将地主富农多余的土地没收,将其分给贫农和中农,按照人头平均分配。
然后根据土地质量进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给地主和富农会留有土地,不至于让他们失去生活能力。
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农民可以拥有出租、买卖、继承、抵押等权利。
同时组织合作社,可以互相借用农具、释放生产力。
第二方案,完全消灭剥削。
将地主富农的所有土地进行没收,这些没收的土地收归政府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和收益权。
但是,就跟阿道夫的《农场继承法》一样,农民没有买卖权,也禁止出租和抵押。
而且相对于上一种方案,这个方案中地主是被剥夺分田资格,富农也只会被分一部分比较贫瘠的田地。
农具等生产资料会从个人私有变为社会公有,在劳动时再进行统一分配。
如此一来,便能够彻底清除利用土地买卖,以操控价格的方式进行剥削。
很显然,这两个土地方案都有着鲜明的特征。
第一种相对而言比较保守,第二种则显得格外激进。
这个保守的方案是他们一开始所执行的内容,只不过波森地区的容克贵族和大部分富农在一战期间就已经往东迁移。
所以,在执行这个保守方案的时候,多半是针对残留在这里的少部分富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