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84章 彩蛋边衅69(第2页)

第384章 彩蛋边衅69(第2页)

……这样的问题太大了,存在程度也太广泛了,完全不是能够简单解决的。皇太极非常清楚,就是明朝那样,上上下下都还没有到了对大清没有认识的地步,他们也都还有能力,且还背负着两方冲突、朝廷摇摇欲坠的压力,到头来都没有能够改变——

那么,对于莺莺国等地压根没什么认知,存在的问题还是从上至下都缺乏大量信息的央洲,想要改变的话需要多久?

说不定,也是一个直到朝廷摇摇欲坠,直到王朝灭亡,都没能改变的结果了。

【从整个央洲的发展来看,金京条约的签订,就是一道分水岭,也是一个标志,央洲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另一个时代。】

【事实上,金京条约,包括之前的数场战争,可以说是击碎了央洲一直以来的“上国”的威严,央洲原本的各种对外的政策和法令都已经变得破碎,变成了莺莺国方面主导的、他们所习惯的各种制度,或者说条约。】

【但是,虽然威严扫地了不假,可一次威严扫地却不能让观念立刻跟着出现转变——至少,央洲此时的皇帝以及官员们,观念是不会立刻出现转变的。即使是处于一线,真实接触到了央洲战败的情况,真实接触到了莺莺国舰队的情况的官员们,如简英等人,也并不能就此转变过往的观念。】

【这些观念也不只是央洲这一个王朝铸就的,这是多年以来代代积累而成。想要转变,谈何容易。】

【也因此,在商谈后续事务的时候,简英给出了这样的十二条内容——按照他的上国的逻辑就是,现在莺莺国的情况变化,这些“夷人”原本被限制在一个地方、不能接触除了商人和仆从之外的人、官府也不与他们直接打交道,这些限制加起来让官府比较好处理。】

【但是现在,他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他们有了更多的口岸,他们能够与各种百姓接触……怎么能够管束住他们呢?怎么能够保证他们不要挑起更多的冲突呢?】

【因此,按照简英的思路下来,那就是既然管束不了,那就扔给莺莺国的、他概念中的“官府”来管理莺莺国人。】

【可同样的情况放在莺莺国,就是非常符合当局思路的,因为莺莺国现在对于商贸活动的管控已经与央洲并不相同,央洲要细致管理,莺莺国则是依靠条约律例——虽然同样存在权力之下的阴影,但是确实与央洲不同。】

【还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观念冲突,就是莺莺国要求莺莺国人能够带着家眷到口岸居住,但是央洲却不允许“夷妇”入境。最后简英说服朝堂的一个理由,就是“莺莺国重女轻男”。】

【不过,简英乃至央洲上下对于现如今国际情况的无知,思维方式上的“上国”状态,就是莺莺国最好的局面——波廷格又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殖民经验的官员。】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有些叹息,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这就是对于各国情况了解的重要性。

简英等人的思路,一直都是“上国”处理藩属各国的思路,这种思路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放在战败的局面下,显然就不那么合适了。

就如那十二个条款,其中不少都是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莺莺国既然承认这个概念,那么如果他们没有主动提出,那显然就是央洲还能够掌握有这些权力,不管能否实践,但是起码名义上是如此。

可简英等人因为对此的不了解,因为过往的上国的思路,因为对此的毫无认知,便把这些起码在名义上都还能属于央洲的权力变成了交涉内容,变成了自己并不掌握、而需要莺莺国进行同意的内容。这就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权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来,即使原本没有这方面心思的莺莺国舰队,在发现了简英等人在这方面的无知程度之后,他们也会升起其他想法的——这些想法,在之后必然会变成现实。毕竟,简英可以要求莺莺国舰队继续后续商谈,那么莺莺国舰队自然也可以。

且,虽然还不能确定这个“殖民”到底有什么含义,但是波廷格经验丰富是没有问题的。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员,在发现敌人有这样的漏洞可以抓住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放过?

多抓住一点,就是多一分利益啊。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被神迹屡屡提起的这个“观念”问题搞得更加沉默了。

观念,上国的观念,央洲本来就是上国,有上国的观念没有问题。只不过,在面对莺莺国的时候,在面对可能的其他国家的时候,这种思路确实不太妥当。

可是想要改变,又岂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说得容易,可这种上国的观念,又不是他这个王朝建立才存在的;对于商贸活动的管理方式和思路,也不是此时才存在的。他们本身就需要平衡各方以维持王朝稳定,需要控制和拉拢各种力量来保证朝廷存续和发展……

背景摆在那里,他们想要稳固江山,又怎么能直接推翻掉这么多年以来存在的观念和思维?

倒不是说不能有所改变,但是改变的内容不能太多。想要改变,那都是既要有军事力量,又要给得出分配利益——但是这种观念思维改变,能够给出多少利益?

康熙想得很清楚,这商贸之事的管理思路,一旦要改变,那简直就是要动整个天下士绅们的根本观念啊!且,其中还牵挂着所有士绅们的地位、利益。

想要改变,他、他们家的江山还能稳得住么?

之前不怎么乐意遵守这方面的元朝,可是没多少年就被赶回了北边去——虽然其中也有许多元朝贵族们自己作乱太过的根源,也有他们皇室内斗太过激烈的原因……

但是总之,他是不能冒着江山混乱甚至倾覆的风险,去直接搞什么观念转变的事情的。研究研究工业那些东西倒还可以,但是动这些政治观念、天下士绅的各方面的东西,太难了。

不过,康熙也不是没有心存疑虑。事实上,他也从中感受到了极为巨大的阴影、或者说威胁——金京条约被神迹称作是分水岭,认为是整个转折的标志……央洲之后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喜欢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