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八百二十九章 战场极限(第1页)

第八百二十九章 战场极限(第1页)

袁熙在城头透过望远镜,见昌豨刷领的几千兵士完全被袁谭军挡住,似乎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完全包围,脸色不由凝重起来。

平心而论,倒不是昌豨不行,而是袁谭军部将带的这些兵士变阵极快,且这么多人调动,尽然没有产生混乱,而是以极快的速度将昌豨军分割包围,显然是训练相当有素。

这证明仅从调动能力上看,袁谭这支兵和幽州军并没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不是那种一触即溃的软弱对手。

而且这数目也颇有讲究,其并没有派出过万大军,而只是五千人,既能压制昌豨,又能不至于太多挤在战场上无法排开阵势。

能将这些多兵力指挥的如臂使指,说明领军之将能力不错,更说明袁谭知道其领兵的限度能力,所以才给了如此数目的兵力。

而且后续即使袁谭军明显占优,袁谭也没有派出多余的兵力加入战场,而是继续集中优势兵力,对副城里面的张勋持续施压。

相比被包围的昌豨,张勋其实更加苦不堪言,因为袁谭投入的兵力,已经快超出了他所能防守的极限。

古代攻城,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难就难在,如果城头器械准备完全,兵力充足,指挥有序,攻城方想要强行登上城头是极为困难的,往往要付出数倍代价,再用数倍兵力压制城头守军,方能成功。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攻城战绝大多数时候,守军都存在着调动不及时,城防存在多个薄弱环节的情况。

缺人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且越是大城,人员缺口越大,后世有人计算过,如果让北京城的四面城墙防守滴水不漏,算上换防的因素,至少需要十八万以上的兵士。

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一方面北京城养不下这么多人,另一方面外敌攻打北京城的情况也少之又少。

当然,明朝便发生了好几次。

最后一次,便是李自成入京,这可能是历史上最轻松的一次,他带兵走到了城下,却发现城头上只有一两万病弱兵士。

因为北京城刚刚遭逢大疫,士兵大部分都染疫病死了。

于是李自成兵士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不费吹灰之力便登上了城头,北京城告破。

攻城守城,归根结底还是人数的兑子,只要超出限度,守军防守便会崩溃。

袁熙自然深明此点,他看向诸葛亮,发现其面色并没有变,而是举着望远镜,紧盯远处的交战之处。

诸葛亮感觉袁熙目光投了过来,便出声解释道:“袁谭在等。”

“他最大的目的,不是围死昌豨,也不是攻入副城,而是等我们派兵出城。”

“他已经预留好了充足的兵力,等我们入场兑子。”

“他带着这么多兵前来,本来就是想和我们兑换的,因为他根本养不起这么多兵了。”

袁熙沉声道:“但我却不能让兵士这么死掉。”

诸葛亮沉声道:“这是自然,所以还要等一等。”

“如果战场上没有出现变故,那我们此时投入兵力,可能要多死很多人。”

袁熙默然,只得将目光投向远处。

袁谭此时也在观望副城城头。

他手中拿着的,是袁熙当初送他的唯一一副望远镜。

虽然他想过仿制,但之一没有成功,工匠也不知道原理,照着其外形依样画葫芦打磨,分毫不差,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仿造不出来,所以袁谭也无法在军中推行此物,只能自己带着。

他自然想不通,袁熙当初送的时候留了心眼,用了两片材质不同,折光率不同,但外形相似的镜片,袁谭找的工匠不明所以,自然仿造不出来。

但一副也够了,袁谭如是想到。

他看对面副城之中,袁熙军已经岌岌可危,心道自己这个二弟倒是沉得住气,自己围魏救赵,留了充足的的兵力等待其援军出来,结果对方至今岿然不动。

既然如此,那自己便将副城彻底攻破好了,看你还出不出来!

袁谭正要下令,再度投入三千兵士,却发现岑璧那一路,突然乱了起来。

他定睛一看,竟是昌豨和相救自己的部下汇合了,但他也是悍勇,不退反进,竟是直接对着岑璧杀了过去。

岑璧本就身上有伤,见昌豨想要和自己过来拼命,为了稳重起见,也是节节败退,登时不出现了不支的颓势。

袁谭见了,摇了摇头,让人领两千兵去支援岑璧,此时却见张勋的副城城头,己方兵士已经登了上去,大声欢呼起来。

袁谭颇为意外,这么快城池就告破了?

一旁郭图出声道:“可能有诈。”

果不其然,郭图话音未落,城头便着起火来,并且有人喊叫副城后门开了,张勋正带兵突围,退往东武主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