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幽州等州府回来了,就该实行同样的政策。
赵佶的提议一说出来,又是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
立即又分成了两个相对立的阵营开始争吵。
有人认为,刚收回来就瞎折腾,小心激起当地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认为,大宋国土,实行辽国的各项法律政策,说不过去。
眼下又是用钱之际,幽州城无论是从人口还是商贸规模,都能狠狠收上一笔,解决燃眉之急。
“城内的契丹人,如果不满大宋法度,自可以离去。他们走了,正好腾地方给真正的大宋国民居住。免得现在想要驱赶他们,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跟辽国的过节和积怨,叫许多人没法心情气和的看待契丹人。
高铭本来不想说话的,因为他一旦开口,会显得他心很黑,但此时听到这样的言论,实在忍不住了。
他站出来,争辩道:“依臣所见,不宜改变现有法度,原因有二。第一,幽州才刚刚收回,人心浮动,不宜更改城内百姓的现有生活,若是人心浮动,反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第二原因,若想长久稳固的统治幽州,此时就更不能加税。与其驱赶现有的契丹人,不如叫现居的契丹人同化。”
“同化?是教化吧?教化士兵已经花费了许多精力跟银钱。教化新收回来的州府的百姓,你怕是不知道是个多大的工程,不比修缮北方城墙简单。”
“我说的同化,并不是叫他们像士兵那样转变思想,而是彻底的稀释他们。方法也很简单,幽州等几个城池赋税比中原内地要少,只要放任不管,百姓自己就会宜居过去。待满城中,契丹人成为绝对的少数,他们什么风浪都掀不起来了。与其驱赶百姓过去,不如叫百姓受到召唤,心甘情愿的过去生活。待当地都是汉人,再征收赋税不迟。”
真正统治一个地方只要三步,第一消灭他们的皇室,第二拉拢他们的精英,第三替换他们的百姓。
辽国的统治撤出了幽州,第一点已经达到了。
拉拢幽州的精英,交给慕容彦泽不成问题。
就剩第三点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量的移民之后,当地从人口构成到文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愁这个地方不归自己统治么。
赵佶有名的耳根子软,不禁又觉得高铭说得有道理。
高铭见他动摇,进一步劝道:“官家,现在征收赋税只是刮去糕点上面的糖霜,假以时日,便可将整块糕点都吃入腹中。”
高铭的看法立即得到了反对增加赋税派的支持,“官家,想要长治久安,确实该按高大人所言。幽州长治久安,云州的归顺也就不是难题了。”
冷啥也不能冷了人心。
赵佶彻底动摇了,毕竟云州还没收入大宋囊中,便暂时放弃宰割幽州这块肥肉的计划,“那便先罢了,另找其他办法筹措银两罢。至于眼下如何做,蔡太师多多替朕分忧吧。”
例行的讨论无果,把问题甩给了蔡京。
即使如此,但是赵佶觉得自己该履行的职责都履行了,并非不过问朝政,开开心心地奔赴后宫探望刚生育完子女的妃子去了。
蔡京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目前靠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好歹筹了一笔钱,就等着开春大兴土木,修缮城墙了。
期间赵楷特意亲自问过高铭几次关于蔗糖贸易的事,可见十分上心,听说高铭已经派人出海了,便耐心的等待消息。
-
完颜家那边,高铭有空就过去,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概落不下。
这日有空,他又登门,在路上,正巧碰到授课出来的秦桧的轿子。
秦桧认得高铭,赶紧主动下轿作揖。
秦桧的夫人王氏的祖父,做过宰相,王氏乃是名门望族,相比之下,秦桧出身就差了,不过因是进士,被王家榜下捉婿给捉去了,一步步发达。
除了才华外,长得也不丑,乍一看还挺平头正脸的。
而且说话也出乎高铭的意料,他竟然长长一叹,接着一副忧国忧民的语气道:“高大人,这些金国人听课十分专注,进取之心不可谓不强。”
高铭道:“你按照我的吩咐给他们强调礼仪的重要性了吗?”
“这是自然,都按照高大人的吩咐,但是让他们这些番邦蛮夷都知礼了,实在是……”秦桧露出了隐隐的鄙夷态度,有种金人野蛮不配知礼的歧视。
说来比较奇怪,秦桧在赵佶当皇帝的时候,能算个愤青,在金军第一次攻打东京的时候,反对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