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A、PUMA、Kappa等都是兼重功能与时尚的品牌;时尚与个性化更高的运动潮牌也有VANS、Kenzo、Superme等。
而类如HYS这般寻求跨界合作的,CK、Uniqlo也做过。
哈特菲尔德本以为,HYS会像CK一样寻求一次跨界合作。
万万没想到是,HYS直接要走大众专业运动鞋、运动时尚这块的细分领域。
这就跟他来之前的设想有极大的出入了。
Air能给其他人嘛?
当然不可能了。
这是品牌的核心技术,壁垒所在。
就像爱马仕不会把自己的颜料库公开一样。
“向,我很欣赏贵公司设计团队的才华,但要说的是,Air这项专利我们并没有授权其他品牌的想法。”
“我们不是想要授权,而是联名。”
向阳一脸平静的打着太极。
从本质上讲,其实各大品牌在生产鞋子所用到的材质没有太大的区别。
真正的差距是在于外表和舒适度。
外表好说,可是舒适度
为什么说,国内的李宁、安踏等一众品牌在后来一度占据43%的国内市场后,份额又迅速的滑落?
原因就在于,国内的品牌只能在足弓减震、T型缓冲技术,中足自动足弓稳定技术,和回弹填料上去下功夫。
Nike、Adidas的各种气垫、减震系统这东西真的是壁垒。
要花大价钱跟时间去投入研究的。
每年,Nike跟Adidas可以在这样研究上投入好几亿,人家的市场份额有这个底气。
HYS作为单独运营的品牌,暂时可掏不出这么多钱在这方面进行投入,提升品牌建设和调性花了大把的资金。
这些前期的投入虽然在回笼,可地主家也要看余粮过日子。
哈特菲尔德对于联名的提议持有谨慎的态度。
联名,自然是对双方有利的合作。
在细分的差异化市场上,HYS的领域恰巧是Nike旗下的三大子品牌JordanBrand、Converse、Hurley所不具备的。
如果能借助HYS进军到时尚奢侈品领域,对于Nike品牌的调性提升很诱人。
运动品牌,也分三六九等,不同的定位和差别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购买群体对于品牌的喜好程度。
可直接把自己的核心拿出来和HYS合作。
还要提供自身的供应链配合HYS进行全球销售。
优质的营销资源的稀缺性对于品牌的重要性,往往也不弱于其核心的壁垒技术。
值当么?
思考一番后,哈特菲尔德给出了他的看法:
“向先生,既然联名,那么由贵公司的设计团队来负责设计,我们负责生产和销售,这个方案怎么样?”
向阳想了想,那这不就是Nike拿大头,还要被牵着鼻子走嘛。
让Nike也一同负责销售,他当然乐意了。
但生产方面。
都是代加工场做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是行业内的人,没有必要在这上面玩花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