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封他还有闲心一字一句地领会,后面渐渐地就不耐烦起来。
十本奏陈、书信有八本都是问候一下,两本讲正事,但前问后祝,夹在中间的正事,打眼看去也写得让人心浮气躁。
需要皇帝决断的陈书上面有六辅贴条,建议怎么怎么处理,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一堆堆的条,他们的意见还会打架,李琚看着就更躁了。
他选自己中意的意见,然后问巫明丽这样行不行,巫明丽都夸好,然后给他仔细解释为什么好。
说实话,能贴到条上送过来的处理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并不怕他乱处理。
一天里大约有奏章和上书五六十封,以时节不同,各有侧重,汇报物价的,汇报天气的,有灾说灾,无灾说政,乃至互相攻讦、报缺出缺……尽在此中,十分繁琐。
有些事李琚经历过,他就多看一下,比如他
这次是从南爪哇回来的,经白水港登岸,他会格外注意一下他亲自接触过的哪些官员如何。
发现奏陈上书,大多数都不提他看到的事情,也不提他认识的人,李琚就觉得不熟,没意思极了。
唯一一封他熟悉的奏章,岭南道合浦州府弹劾丁武在蓝泉港毁坏民房,六辅草拟对丁武小小地治罪一下,削爵罚俸啥的。
李琚脸都黑了,朱批御令将上书的人革职。
巫明丽无奈道:“武将军当时是迫于无奈,蓝泉港海商巨富林斗南通敌叛国,自筑城堡,窝藏贼寇。丁武当时若不处理他,必定纵虎归山,贻害无穷。丁武当机立断,虽然行动中伤了一些民居,也可以理解,后来也都赔钱并帮助重建了——杨将军的家风,是真不错啊。”
“是啊!真事就这么回事,这些人竟然告状!!!”李琚越想越气,这不成了当年诬告杨鹏正那套吗,简直其心可诛,便将“革职”一条又抹了,改批令砍了,抄家。
巫明丽忙劝阻:“这却不好了,咱们要鼓励他们上报地方民情,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武将军是为国的,他们也是为国,毕竟,这奏陈上并没有添油加醋嘛。你回他们,这件事,武将军已经上书详细陈奏解释过,当时事急从权,事后也补过了,已了。让他们不必计较这些,继续尽忠职守。”
李琚浑身不舒服,可也只能这么写批语。
如此大半天都耗了
进去,吃过晚膳下午还要在议政厅会见大臣,李琚一刻也坐不住了,嚷嚷着赶紧推了,明天再说。
巫明丽让白羽传话出去,大臣们往偏殿等候,小厨房按皇帝的御用膳品减一些给大臣们,剩下的事,等他们回来再说。
李琚脸绿了又绿:“今天非见完不可?”
巫明丽道:“非见完不可。这就是治国呀。”
——
龙驭宾天4
中断朝政,巫明丽和李琚来到了甘露宫的书房。
这里已经清空了,白羽和朱七九守着外面,房里只有四个人,前甘露宫总管太监许秀,前勤政殿总管太监郑良,前前甘露宫总管太监楼知微,前前勤政殿总管太监谭鹤年。
许秀和郑良今年四十来岁,不是那么老,还能干一段时间。
但是,没有意外的话,李琚不会继续用他们,他们俩要么给先帝守灵,要么在宫外的道观养老,所以他们已经是,无用之人了。
他们原本以为,手上有钱,宫外也置办了产业,靠着宫里徒弟们的震慑力,应该也能荣养。
却没想到,这个京城最是能随风倒。
先帝走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宫外的锦衣玉食他们还没过上呢,就已经被一层层的人剥干净了。
而且,以前他们走到哪都被奉承得服服帖帖,就是原皇后、蜀王,对他们也要客气三分。
而现在,外面守门的护军都能给他们甩脸子。
这就是一朝失势的滋味吗?
而楼知微和谭鹤年离宫
日久,生活更艰难,巫明丽找到他们时,他们已经在安乐堂数佛珠了,数一天没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