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上是好的,有些人和人之间的磕
绊、矛盾,于老太太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陪着老太太说话的妇人们有五六个,大多和老太太一样,是平民妇人,唯独有一个不是,这妇人姓陈,原是为了儿子来走动的。
于青是禁军的副指挥使,平素低调不显眼,但是身在其中的人知道于青的影响力有多大。
禁军训练各种技能,练得好不好,考评里有六成是于青决定的。
禁军的正式官职由指挥使报呈皇帝陛下决定,但是不入官职的小队长,却是由指挥使、副指挥自行决定。这个小队长虽然不重要,没有身份,可它是一切推举、举荐的起点。
于青还掌握着禁军排班和分配的活儿,谁在哪个殿,几乎都是他决断。虽然指挥使和皇帝陛下才是盖章确认的人,但是一般他们都不会驳回于青的草程。
于青大公无私,练的兵又忠心又好用,在整个京大营都是出了名的,皇帝陛下深知此事,对于青的种种安排,一向听之任之。
陈太太是外地富商的女儿,嫁在京城豪门大户,做灯笼烛火生意的皇商傅家,她嫁的是二房三子,多少年前出来单过了,傅三少爷谋了一个文书的活计,一家子也算有体面。
陈太太发愁的是,膝下一双儿女的将来。
傅三少不擅经营,分家给的产业早就败光了,偏他最是怜香惜玉,还未分家时,就有四五个屋里人。现傅三少家只有屋舍二十余间,吃喝全靠陈太太经营
嫁妆,但是他后院倒有六房姨太太、七个通房丫鬟,总共五个儿子、六个闺女,陈太太生的儿子已经排行第三了。
傅三少送去家学读书的名额,早就被前面生的两个儿子占了,陈太太用自己的嫁妆贴补,送崽儿去读书,读了十年,愣是一窍不通,因此傅三少很看不上这个儿子,越过他去疼聪明伶俐的四儿子了。
陈太太琢磨来去,发现儿子于读书实在不开窍,但是书院里的骑射一科,儿子的成绩一直是个中翘楚,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儿子送进了禁军里面。
被书本折磨得苦瓜一般的傅家三公子,在禁军里如鱼得水,很快就成了其中的骨干。
不过一开始,傅三公子很是带了些不好的习惯回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原本风雅的公子,竟也成了满嘴脏话的老粗。
正在陈太太犹豫给儿子活动活动,换个地方时,儿子突然又好了,又守规矩、明事理,肯帮衬母亲和妹妹了。
陈太太一问,原来是儿子调到了于青手下,而于青能打能带,调教的一帮毛头小子服服帖帖,立的军规严明极了,于是傅家三公子也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好兵。
如此过了两年,傅三公子十六岁了,快到了议亲的年纪。
一个文书的儿子,在禁军里,没有职位,想说个好姑娘是很难的。
所以这一次陈太太主动来给老太太贺寿,还带了儿子一起来,便是想通过老太
太结交于青,看看能不能给儿子谋个正式的官身。
本来傅家主家完全能办了这件事,但是,上次陈太太回主家请安,赔小心说好话,谄媚求人,好容易求来的一个补缺,回家就被傅三少拿给了不成器的二儿子,陈太太要当贤妻良母,还不敢反对。
如今三儿需要一个官身,她又不想找傅家,那就只能找找别的路子了。
陈太太自家的关系都在外地,她只有钱,可京里最不缺的就是钱,有钱办不成的事多了去了,若是求得太急切,反而是要被人当成钱袋子疯狂抽钱的。
陈太太也是从儿子口中偶然得知,原来于青的老母亲今日生日。他们小孩儿家家商量去于青家喝酒,陈太太则抓住机会,咬咬牙,买了名贵的山参灵芝,卷了一包红段子,巴巴儿地上门贺寿,只求儿子能遇到于青,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