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和小米一起熬制成的粥,还特别好喝,更粘稠了,还有淡淡的甜味。
想来,就是单纯的用玉米碎粒熬制成粥,一定也不差。
据妙云说,嫩玉米期,煮着吃特别好吃。
今年四郎他们在旱地耕种玉米,如果在旱地实验成功。
对大明来说,会有想象不到的好处。
北方有大片的山地、旱地。
“行,到时候我岳父,您和父皇、大哥、二哥、三哥,所有人,人人有份。”朱棣笑着拍胸脯保证。
去年,村里总计收获了四百三十个玉米棒。
所有的种子,足够种四五亩了。
“你是村长,要起带头模范作用,不要可劲儿给我们送东西。”马秀英笑着提醒道。
虽然乡亲们感激四郎和大丫,不会在意。
但也不能太过分。
人心,就是在一点点过分行为中失去的。
毕竟现在的土桥村是乡土村社模式。
地里种的庄稼,是村里所有人的。
朱棣笑着解释:“娘,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你多虑了,庄稼在种下后,除了归属村社全体村民所有。”
“我们还分出一小块,然后在这一小块田中,又以家庭以及家庭人口,进行比较均衡的权衡,给每家分了一块,这小块玉米,就是供各家自由支配,用来自己煮着吃,送亲戚……”
不光玉米。
麦子也有这样的安排。
到了青麦季节,村里有烤青麦穗的习惯。
孩子喜欢吃,大人也喜欢吃。
去年青麦时间,孩子们带着烤青麦穗去上课,就给他和妙云吃过。
除了吃的时候,弄得手和嘴黑乎乎的。
但味道真的特别香。
“搞乡土村社,我们没有一刀切,在充分考虑原有的习俗习惯后,灵活调整乡土村社的一些细节,在尽可能保留原有习惯习俗的基础上,施行乡土村社建设……”
……
马秀英听着听着,渐渐更加认真。
她就说,朝廷要搞乡土村社建设,一定要多听听老四怎么说。
看吧,不光不能引入乡绅,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
这些细节,恰恰也决定了成败!
就拿保留农民原有的生活习惯这一点。
这就十分重要!
如果一种政策,推行之初,尚未让百姓看到利益,首先给百姓带来不习惯、不方便。
轻则怨声载道,物议非非。
重则,失败而终!
‘也不知那个死要面子的男人,明天会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