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没事。&rdo;她轻轻吸了一口气,掩饰道,&ldo;只是走过来有些急,缓一缓。&rdo;
雁回点点头,没有多想。不一时老师过来了,两人便坐下来上课。
虽然努力表现得像平常一样,但老师究竟讲了什么,清秋根本没有听进去,视线总是会被坐在身边的人吸引,感觉对方的存在感前所未有的强烈起来。偏偏雁回好像也很关注她,她看过去的视线常常会被对方捕捉,弄得她更加的心烦意乱。
好在两个人的相处与平日并没有什么不同,清秋在这熟悉的氛围之中,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她觉得自己可能只是将雁回看得太重,才会胡思乱想。
毕竟一男一女结了婚,也未必能如她们这般心意相通。一段婚姻之中,往往充满了不确定,不光是两个人的事,更牵涉到两个家庭,纵然是众人眼中的锦绣良缘,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
如此一想,清秋甚至觉得,就算一辈子不结婚,这样跟雁回一起作伴,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未来的事,距离十七岁的冷清秋还是太远了。
对她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摆在眼前的事:这一周的稿子还没有写,之前雁回提过的国宝文大纲还没有做,学校里的课业须得兼顾,考北大也要补习专门的科目……等等。
所以这些纷乱的念头,最终全都沉淀到了心底,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作者有话要说:
新年快乐!
第17章赞成
转眼就到了十月。
雁回和清秋两个埋头学习,几乎没怎么察觉到时间的流逝。直到天气渐冷,冷太太指挥着人将夏秋的衣物收进柜子里,将冬天的厚衣服从柜子里取出来清洗备用,她们才恍惚地意识到,已经是这个时节了。
清晨出门的时候,呼出来的都是白气。
雁回站在门口,仰起脸看冷家院子里的那两株枣树。树上的叶子都已经掉光了,只有红红的枣子挂在树上,看起来煞是可爱,让人想起张孝祥的词,&ldo;秋太淡,添红枣。&rdo;
清秋从门里走出来,正听见这一句,不由笑道,&ldo;我听出来了,这是有人嘴馋了。&rdo;
&ldo;这话是你说的,我可不认。&rdo;雁回一面反驳,一面转头去看她。
她应该是刚刚起床,头还没有梳,辫子松松散散地搭在颈侧,鬓发也蓬松松地扎着,因为早上冷,肩上还随意地批了一件外套,袖子没穿进去,松垮垮地垂在两边,半靠在门框上,整个人看起来慵懒又适意。
雁回平常难得见到她这幅样子,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清秋被她一看,也顺着她的视线低头往自己身上看了一眼,登时两颊便涨红了,忙往里退了一下,&ldo;今儿怎么来得这样早?进屋来罢,外面冷,我先去换件衣裳。&rdo;
然后匆匆走了。
雁回也没有多想,跟在后面进了屋。
冷家人都才刚起,看见她不免惊讶,都问,&ldo;怎么来得这样早?&rdo;
雁回道,&ldo;今天不是约了书局那边的人吗,有些东西要准备,我怕清秋一个人忙不过来,来搭把手。&rdo;
&ldo;多谢了。&rdo;清秋已经换好衣服,梳好了头发,又是伶伶俐俐一个漂亮姑娘,笑盈盈地掀了门帘从里间走出来,对她道,&ldo;等着一程的事情忙完了,咱们挑个晴朗的日子把院子里的红枣收了,我给你做点心吃。&rdo;
&ldo;那敢情好。&rdo;雁回笑着答应,&ldo;都说江南的点心好,我倒没吃过。&rdo;
&ldo;这还不容易?&rdo;冷太太闻言,在一旁道,&ldo;你们忙你们的,这事只交给我便是。等你们忙完了,就能吃上新鲜的点心。&rdo;
&ldo;妈你别理她,这种事,就是要自己动手才有意思,都让你老人家包办了,还有什么趣味?&rdo;清秋道。
雁回也说,&ldo;对,伯母您歇着,让我们来做,您老人家就等着吃。&rdo;
冷太太被逗笑了,&ldo;你们年轻人的想法我是不懂,既如此,我也懒得管,随你们去吧。&rdo;
说了几句话,早饭也得了,一家人坐下来吃过,雁回和清秋才到小书房里去忙。等东西都准备好了,又一同去了书局那边,谈新的合作。
之前出的那一套书已经上市,反响十分不错,口口相传之下,多印的那部分竟也都在短时间内一售而空。书局那边见这种预售的方式很受欢迎,便想再印一些书,做生不如做熟,自然又找到她们了。
等到诸事都商议完毕,太阳已经西斜了。雁回将清秋送回家,正要走,便见韩妈开门出来,叫道,&ldo;金小姐,且慢。&rdo;
原来今天她们出门的时候,金家那边下了帖子来请他们。得知人不在,又再三地叮嘱了,等回来了一定要通知到,请她们晚上过去玩。
&ldo;你去吗?&rdo;雁回接了帖子在手里,看了一眼,抬头问清秋。
清秋想了一想,道,&ldo;这一阵子总闷在家里读书,难得有人相请,我倒想去瞧瞧。&rdo;
说到这个,她心里也不免唏嘘。清秋自己从前读书,已经算得上自律,但年轻女孩子,总难免有些别的心思。加上周围的环境使然,便也经常与同学们出去玩耍。这回跟雁回一起埋头读书,才发现她自以为的自律,跟雁回比起来可就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