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沉声道:“那是在下还没说到重点罢了。”
苻坚笑道:“哦?那你继续说。哎呀,今日可真是欢乐啊。晋国来的小使给我大秦君臣送来了久违的欢乐,真是煞费苦心了。”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李徽并不在意苻坚的调侃,扬声道:“天王陛下,让我们来谈谈具体的细节吧。战争的成败在于细节。”
苻坚摆了摆手,殿上哄笑声停歇下来。
“陛下说你们秦国有百万大军,我并不想反驳。姑且相信贵国有百万大军便是。那么请问,这百万大军需要多少人负责调运物资保障后勤?我不知贵国保障的人力标准,在我大晋,兵马出征,需两到三倍人力保障粮草物资的供应。一名兵士需要两三名民夫肩挑背扛才能保证二十日的粮食物资的供给。就算有大量舟车运粮运物资,也需要大量的人手。百万大军,需百万民夫,另有数万车马或者数以干计的船只运送物资供应军队,这并不夸张吧?”李徽沉声道。
李徽说的是一个军事上极为现实的问题。大军作战,不可能自己携带粮食物资,即便携带了也只是三五天的口粮。更多的需要大量的后勤人手,舟车等进行运送物资粮草。所以古代有‘三夫一兵’之说。
军队之中也有分工,什么喂马的马夫,伙夫,铁匠,木匠等等,都是服务于军队作战。李徽考虑了舟车运输的因素,给予‘一夫一兵’的配比,那已经是最低的配制了。
若无后勤,大军根本无法作战。
苻坚皱眉捻须,沉声道:“我大秦征召百万民夫,数万舟车轻轻松松,根本不必担心。”
李徽点头道:“是,我相信。我大晋人口两干万,贵国人口想当,也当两干万论。百万兵,百万夫,那便是要调动贵国一成的人口。十取其一其实也不算是个太高的比例。但是,莫要忘了,北地混乱多年,青壮男子数量远不如我大晋。我想这一两成的数量,贵国青壮人力怕是已经见底了吧。”
苻坚心中惊讶,脸上却不动声色。大秦不久前刚刚做过人口统计。大秦如今人口为一干六百万口。其中青壮百姓不到四百万。其他多为老弱妇孺。这还是在攻灭燕国,得到了燕国近干万的人口的前提之下的。
动用一百万青壮民夫,再加上百万兵士,确实已经抽取了秦国大部分青壮。这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抽取这么多青壮去打仗和保障后勤,对于大秦是一件伤筋动骨之事。更何况,真正要动员的人力远不止这么多。
“这个数量,还是小使以最低的标准来计算的。事实上,你们的兵马攻到江淮之地,后勤补给的线路长达数百,甚至干里。长安的粮食运往江淮,路上便要走半个月甚至更久。这么长的补给路程,怕是需要更多的周车运粮。而我大晋的补给线路则只是隔着一条江而已。二者不可同日而语。”李徽沉声道。
殿上大秦君臣,许多都是身经百战之人。岂能不明白李徽说的是实情。大秦粮食产地集中在关中和关东之地。最近也需几百里抵达江淮。从关中运粮到前线,路程何止干里。虽然可以从水道运粮,但起码也要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运抵。
后勤补给的方便与否,绝不是可以忽视的问题。晋国小使说的这些细节,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绝不是嘴巴说说而已。
一些人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里,在下还想继续深入的探讨一下。贵国要攻我大晋的时间定需要仔细的考量。小使认为,必在秋后。因为秋后出兵。陛下定不愿意因为抽调大量青壮人力而导致春耕夏收受到影响。毕竟,你们秦国如今青壮劳力有限。大规模征集民夫,抽调牲口拉车,必会令耕作受到极大的影响。故而,秋收之后八月里万事俱备,是最佳时机。彼时马壮粮足,百姓秋收已毕,进入冬闲季节,影响最小。”李徽沉声道。
苻坚心中咯噔一下,双目如电看向李徽。他确实和将领们谈论过和规划过进攻晋国的方略。对于进攻的时间也经过细心的考量,认为八月秋后乃最佳时机。
而眼前这晋国小使居然点破了这一点。出兵的时间都被他猜中了,这就失去而来进攻的突然性。等于计划从一开始便已经被对方洞悉了。
苻坚的第一反应便是:“此子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