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君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也无法否认,她爸爸这几天各种仪式操持得心力交瘁,眼窝下面一片青灰。他年纪也不小了。
顿了顿,年长的那个开口:“你来副驾驶吧,看下左舵的操作。北京路况太杂,上了高速给你开。”
宋维蒲得了允许,第一时间就抱起书包下车,果断得头也不回一下。两个男人坐到前面没一会儿,宁婉也买了水回来。一家四口一人一瓶在座位上坐定,宋维蒲系上安全带,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方向盘。
车又往前开了半小时,车况略有拥堵。木子君看着窗外拥挤的车流,和马路旁新修的看不出原迹的建筑,小声叫了宋维蒲。
他从前面回过头。“怎么了?”
“好巧,你知道再往前开是什么地方吗?”
宋维蒲显然不知道。
“是天桥南大街,”她说,“你外婆和我爷爷碰见的那个地方,天桥。”
他反应过来,表情也是一震,随即转身伏在车窗上,仔仔细细地观察起路边的建筑和街道。
“那天桥是一座桥吗?”他看着窗外没有半分旧日痕迹的宽敞马路问道,“那座桥还在吗?”
“早就不在了,”木爸爸也开口了,语气很宽容,“现在只剩下名字了。”
都不在啦,只剩下名字了。
就像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也都一个一个的,老了,离开了。土地和人都随着时间消失,到最后,后人能提起的……也只剩下那些名字了。
骨灰抱在木子君怀里,从北京到上海一千多公里,抵达的时候已是深夜。他们在港口附近住下,木子君没想到上海还有这种地方,风里带着海水腥咸,嗅上去就像住在一座热带地区的岛屿。
宋维蒲精力尚好,开了一天车也没有显出疲态,陪着他们一起吃过晚饭,又和木子君去码头附近闲逛。可惜这一带沿海都是长江出海口,海的颜色不大鲜亮,借着码头上的探照灯望过去,只能看见夜色下的浊浪。
“听说福建的海很好看,”木子君说,“青岛那边也不错。”
“好啊,”宋维蒲靠在护栏上,拉紧防风服的领口,“那我下次来你再带我看好了。”
“要再来上海看百乐门吗?”
“还在吗?”宋维蒲仰头看天,“还是和天桥一样,只剩一个名字了?”
木子君忍不住笑起来:“在的,百乐门还在,听说和以前一模一样。”
“好,”宋维蒲应下,“那我们下次去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