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 第119章 义务(第3页)

第119章 义务(第3页)

朱至点点头,“爷爷这番话不假,确实如此。不过,大部分的百姓更多是为了想活命。所以,大明所有的起义都是因为如今的大明朝让他们活不下去。”<p>

朱元璋可就急了,“难道我这个皇帝当得就那么差吗?比元朝更差?”<p>

“爷爷。”朱至看着急了的朱元璋,唤上一声,也是希望朱元璋可以镇定下来,话,好好来说。<p>

“爷爷有一颗为百姓之心,无人可以否认,但百姓的日子因天灾**不断,无法活命,不得不起义也是事实。”朱至平静的肯定朱元璋的付出,但也指出并不代表付出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是事实,大明的百姓其实很多都苦,苦得最终不得不举起他们的菜刀锄头,向朝廷抗议,也让天下人看到他们的不容易。<p>

朱元璋不吱声了,朝堂的事他既然从来没有要瞒过朱至,朱至能知道这些事没什么出奇的。<p>

“洪武三,广西阳山县山民十万余反。同年,福建泉州陈同反,进攻永安,德化,安溪三县。同年,山东青州孙古朴聚众反,自号黄巾,袭击莒州,杀同知。<p>

“洪武十四年,广州曹真和苏文卿反,福建福安县聚众八千反。<p>

“洪武十五年,广东铲平王叛乱。去岁,洪武十八年,湖广铲平王再次造反。”<p>

朱至细数这些年来的起义之师,听得朱元璋道:“他们反又如何,朝廷不是把他们全都镇压下了吗?”<p>

听听那不耐烦的语气,更多何尝不是因为朱元璋想不出永绝后患的办法。<p>

“建朝初期,农生多艰,朝廷顾及不上,有心人再一挑拨,乱起实属正常。”太子站在朱元璋那一边,明摆着帮朱元璋说话,也提醒朱至切不可言之太过,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朱元璋头上。<p>

朱至是这个意思吗?她只是要把大明朝存在的问题摆在朱元璋面前,让朱元璋直视。不该吗?<p>

朱元璋听着太子的话,重重点点头,对啊,他才刚学着当皇帝?<p>

“所以,咱们是不是应该吸取教训?明明咱们大明朝缺人,很缺人,为什么每回平乱都以尽诛?要数数死在平乱中的人数有多少吗?”朱至当然知道乱是免不了的,但是每回看到平乱后诛杀的人数,朱至只觉得心惊肉跳,那么多的人,留着他们干苦力不好?<p>

大明百废待兴,哪里不需要人?<p>

不想太子却长长一叹道:“我以为你们去过北地,也经历过动乱,该明白有时候很多事也是别无选择。如同当初的白起坑杀三十万赵军。人人说他残暴无情,但对大秦而言,大秦能接纳这三十万的大军?大明缺人不错,但更缺粮。”<p>

一语道破其中的辛酸,太子同朱至道:“你也知道天灾**不断,黄河决堤,山崩地裂,河堤年年修,年年依然塌,大明本就家底不丰,你该比谁都清楚。”<p>

朱至岂不明白,立刻道:“所以,咱们本就要养了那么多人,自该让这些人都为我大明所用,为我大明建设出力。”<p>

太子一眼瞟过朱至,朱至道:“爷爷和爹都知道,要不是因为百姓太苦,他们不会卖儿卖女,而今的大明纵然新朝初建不满二十载,可是就这不满二十年的时间,爷爷猜猜,当初分到百姓们手里的田,现在有多少还在百姓手里?”<p>

几乎同一时间,屋里所有的视线都落在朱至身上,提起田地这个话题,和朱元璋要将青。楼之地连根拔起有什么关系?<p>

没有关系吗?<p>

每个朝代最后发生的农民起义,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无田无地,无法生存,最后只能揭竿而起?<p>

而在一个家庭中,最先被放弃的人难道不是女人?一但家里出现危机,卖儿卖女,首当其冲的就是女子。青。楼里的那些女子们,有多少是穷苦人家出身的?<p>

别的人对田地的认可有多少就不用说了,朱元璋可是过来人,既然是过来人,他该比谁都更清楚,他家祖上都是农民,可到最后他们家还有田吗?<p>

朱至无声询问,懂的人都懂,也就不再揪着有关无关说事了。<p>

“爷爷有没有想过,让女子也能分田地?”朱至说了那么多看似无关紧要,却是暗有关联的话,就为了这一句铺垫。<p>

朱元璋想都没想的喝斥道:“这怎么能行?”<p>

不料马皇后第一个反驳道:“为什么就不行了?”<p>

此话落下,朱元璋明显被噎着了,缓了半响才开口道:“女人能干什么?”<p>

“是吗?女人不能干什么?那你们在外打仗的时候,一家子是谁撑起来的?你们在前线所着的铠甲,鞋子,还有你们吃的粮食,难道是在你们打完仗之后,得空后种出来的?”马皇后狠狠的刮了朱元璋一眼,提醒朱元璋那些事实。<p>>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