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诡三国 > 第3396章 真(第1页)

第3396章 真(第1页)

司马懿觉得遗憾的是,他可能失去了再次偷袭中条山大营的机会。安邑大营一败,曹军中条山大营必然是如临大敌。『主公说是暂缓追杀曹军溃兵,以轻缓敌军之心。至中条山之地,见机得战,不可硬拼。』李犁说道,『见机二字……主公如此叮嘱,难道不是说有机会就偷袭中条山营地么?』『主公确实如此说?』司马懿问道。李犁点头。『嗯……』司马懿琢磨了一下,忽然笑道:『明白了,这是要用疲兵之计……』『疲兵之计?』李犁问道,『这……烦劳大理卿指点一二。』『唉,不必这么客气,』司马懿摆手,『我不过是痴长几岁,李贤弟不妨直称某字就是。』李犁也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便是拱手称了一声『仲达兄』。司马懿哈哈笑笑,点了点头说道:『曹军人众而形散,迫之急切,聚而弥坚,缓而图之,便是各有心思,前后矛盾,先乱其心,再疲其力,自可轻取之。』司马懿是从河内出来的,也是对于山东之地的情况比较了解。大汉已经很僵化了。这种『僵化』,不仅仅是在政治生态朝堂之中,而是渗透到了大汉的各个方面上。自然也就包括了思想上的『僵化』。如果斐潜动作太大,就自然刺激到了这些『僵化』思想的人,让他们感觉到了威胁,作出一定的反应来,而如果说动作慢一点,表示就在外面蹭一蹭……『对了,李贤弟,破了安邑大营之后,是不是发现曹军兵卒数目偏少?』司马懿忽然问道。李犁点头,『没错。我第一次看见安邑大营的时候,感觉怎么也是要有十万人,结果打完了才发现,其实就是一个空壳子,里面实际上就只有三四万人。』司马懿微微笑笑,『那就没错了。曹贼啊,还想着借此机会,拢住山东人心啊!』『拢山东人心?』李犁问道,『难道说……这安邑大营,曹贼是有意舍弃的?这代价也太大了吧?』司马懿笑笑,『有舍,方有得。』李犁沉默了下来。他对于军事上的事情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政治方面的理解,还是比较薄弱的。他很难理解死伤了这么多兵卒器械物资钱财,就是为了笼络人心?又是怎么去笼络?他想不明白,但是很快李犁就不去想了,而是专注于眼前的事情。『这么说来,岂不是不能去打中条山营地了?』李犁问道。司马懿摇头说道:『主公不是有言么?见机得战!我们首先就要先寻找机会!』『寻找机会?』李犁问道。司马懿点头,『首先,要让曹军动起来……』…………从安邑败退之后,曹军就加强了在中条山大营附近的侦测,但是因为曹军骑兵折损太多了,以至于剩下的骑兵不太舍得用,于是只能以步卒来顶上来当斥候。可是步卒作为斥候,显然活动范围就大打折扣了,而且也不可能离开中条山大营太远,所以即便是李犁和司马懿到了中条山大营附近,这些曹军兵卒依旧没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二人的踪迹。虽然曹操强调骠骑军可能会到得比他们想象的要快,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曹军兵卒和军校将领,都认为骠骑军的到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毕竟曹洪安然无恙的归来了,至少说明骠骑军没那么急着追杀。上下之间的脱节,再一次在曹军身上体现出来。上层知道一些事情,但是不会和下面的人讲清楚,只是一味的要求执行。下面的人也有一些困惑,但是也不会和上面的人提出,因为他们发现之前所有提出问题的时候,最终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明白不明白?』上面的人问。『明白。』下面的人毫不含糊。『清楚不清楚?』上面的不放心,再次确认。『清楚。』下面的拍胸脯。『……』等上面的人走了,下面的人才聚集起来嘀咕,『刚才都说了啥?』『还能说啥?加强警戒,多派斥候!每个时辰就要上报一次!』『每个时辰?他娘的还让不让人活了?』『管他呢,要上报……又没说要真的派人……在外面让人多挖点坑,让人驻守,有情况就点个火……我们就在这里看一眼,漫说每个时辰,便是每半个时辰都没有问题!你还真准备一趟趟的跑?累不死你!』『还是您老有办法!』『啥办法,混呗,能混一天是一天……』…………清晨,东方刚刚露出一丝鱼肚白。黄土高原的沟壑,在淡淡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值守在固定观察哨位的曹军兵卒,从睡梦当中醒来,手脚僵硬的爬出了藏身的坑洞,在晨曦当中长长地伸了个懒腰,睡眼惺忪地向背面望去。他蓦然的睁大眼睛,『骠骑军……他们来了!来了!』,!下一刻,他想起要点火示警,便是连忙狗爬一般的往一旁的烽火堆窜过去,刚想要点火,却发现火镰火绒没拿,还在藏身洞里面,又是狗爬一般钻进了洞里,掏摸出来才在洞口露出脑袋来,便是见到几名骠骑骑兵已经到了洞口,正在歪着头打量着他。他呆住半响,然后像是土拨鼠一样,在洞口发出了惊恐的嚎叫声………………安邑。骠骑大军中军大帐。今日是降将俘将共聚一堂。鲍忠略有些尴尬,但是很快他就将所有的尴尬都抛之脑后。他的孩子万幸没有在乱战当中被人践踏而死,而是等来了骠骑军医的救治,不得不说他真是运气极好,也同时让鲍忠肯定了自己投奔骠骑的正确性,现在更是恨不得将自己尾巴摇得如同风火轮一般的转动起来,如果他有尾巴的话。鲍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旁人了。夏侯惇,曹肇,以及些许曹军军校士官。上首端坐的斐潜,环视一圈,哈哈笑笑,举起了酒爵,『昔日雒阳门前幡,雕梁黼黻慕少年。今朝共饮沙场酒,恩怨情仇须何尝?在座诸位,皆为华夏衣裳,各有锦绣,忠谋明昌。胜败,不过是兄弟阋墙,不妨一樽解衷肠!胜饮!』斐潜此言一出,上上下下之人皆是动容。夏侯惇原本沉着脸,就像是在座所有人都欠了他几千万钱一样,可是听了斐潜此言,也不由得脸皮抽搐了一下,片刻之后,便是叹息一声,举起酒爵来,跟着斐潜一饮而尽。夏侯惇如此,其余的曹军军校士官,相互看看,也就跟着一同举杯饮尽。劝酒能像是斐潜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难得了。尤其是在当下的局面,双方还是处于敌对的状态,但是随着斐潜一句『兄弟阋墙』,便是将相互之间的仇恨淡化,从关中山东的对峙,变成了大汉内部的兄弟相争,无形当中就让这些曹军败军降军心中感觉好多了……酒过三巡,斐潜便是起身邀请夏侯惇一起走一走。夏侯惇看了看那些降将俘校,便是微微叹息一声,也起身跟着斐潜离开。这斐潜和夏侯惇一走,众人才算是彻底放开了,不论是洋洋得意也好,抑或是借酒消愁也罢,这些酒水,或许就是当下最好的麻醉自己,放松心怀的方式了。鲍忠看着那些俘虏,多多少少露出了一些笑意来,就像是早一天入职的老员工对于新员工的那种微笑,但他也没有必要跳出来招惹仇恨,只是自顾自的吃喝,时不时和从来谈笑两句。卸下心头包袱的他觉得浑身轻松,顿时觉得这天也高了,地也宽了,大好人生就在眼前。从来似乎显得随意得多了,看人也不再是低着头瞄,而是平静的对视。相比较之下,也同样是主动『投降』的曹肇,就多少有些木然,似乎食不甘味一般。而对于跟着斐潜的夏侯惇,心中则是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山岗。茅席。木桌。薄酒。明月高悬。清风拂面。白天喧嚣的一切浮尘,似乎在夜间都沉寂了下来,唯有人心搏动不息,贪求不止。『元让兄,请坐。』斐潜示意。夏侯惇皱了皱眉,但是没有说些什么,也坐了下来。他原本的性格就不算是暴躁类型的,游戏里面动不动就是粗野沙哑的声线,多半都是依照罗老先生描绘的缘故,而对于真实的夏侯惇来说,他更偏向于儒将,而不是猛将。『天下之大,为何华夏起源于此?』斐潜看着天地悠悠,缓缓说道。夏侯惇一愣。他完全没有想到斐潜会说这个事情,他看了看桌案上的酒水,又看了看斐潜,决定今晚不再多喝酒,以免落入了斐潜的圈套。只不过斐潜所提出的问题,夏侯惇同样也有了几分的兴趣。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夏侯惇有兴趣,在后世之中也有很多人有兴趣。华夏起源于炎黄,但是对于炎黄究竟是从何处而起,却向来有五省相争,各有说辞。『炎黄自然是源于中原!』夏侯惇斩钉截铁的说道,『三战板泉而得炎帝之志,又战涿鹿之野而定鼎天下!此史记有载之,莫非骠骑以为其虚?』『呵呵,』斐潜笑了笑,指了指脚下之地,『我是说,华夏起于此间……非此地,非关中,非山东,而是此间……何源于此?』炎黄的历史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以至于当华夏人想要寻找确切的炎黄的历史印记的时候都有些为难。但可以肯定的是,炎黄是起源于黄河的两个部落,和蚩尤等部落一样,都是在黄河流域周边,差不多时间段内繁衍出来的。如果是一只猴子,或许一生都走不出一片树林。一群猴子,就有了去其他森林的可能。当部落进化繁衍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争斗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这个……』夏侯惇没想到斐潜的『此间』的范围是如此的大,一时之间竟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夏侯惇又不甘心才第一句话就落在了下风,便是以言反击道:『既是如此,骠骑以为华夏源何故?』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斐潜竖起了两根手指,『华夏之源,唯二也。』『炎黄?』夏侯惇说道。斐潜摇头,『非也。炎黄为表,「争融」为实。争者,天地相争,人兽相争,不争,不得活。融者,纳百川而河海,博众长而华夏。』夏侯惇也是笑了笑,『故骠骑欲纳山东乎?』斐潜摇头,『非某意纳山东,而是山东意归华夏乎?』『哈哈哈哈,』夏侯惇大笑,『骠骑此言,可是代天子而问之?』斐潜也是笑,『敢问炎黄之初,有天子否?』『你!』夏侯惇拍案而起,然后看到了在斐潜身边周围的那些虎视眈眈的护卫,便是吐出一口长气,缓缓的坐下,『某原以为这袁公路就是狂妄到了极致,僭越到了极点,没想到……哈哈……』斐潜微笑,并未因为夏侯惇的讥讽而动怒。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其根源是因为某几个人?比如说炎黄二帝?抑或是尧舜禹?显然不是。虽然在运城盆地这里,诞生了华夏早期的王朝,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某个天子,或是某个皇帝,而是在这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坚持自己文化的前提下,又能不断吸收外来优秀及实用的文化为己用,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且统一的王朝。华夏的图腾,也说明了这一点。汉之所以强大,不是说刘邦的治国安邦技能有多么强,挥挥手便是天下风调雨顺一片祥和,而是因为在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纷争当中,华夏民族已经不想要继续战争了。而现在汉之所以衰败,是因为大汉三四百年来,完全僵化的政治体制和官僚机构,已经大大落后于华夏民族,整体民众的需求了。简单来说,就是大汉当下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跟不上民众需要了,但是大汉的朝堂之上的皇帝和官吏,依旧不想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只想着经学传家万年万万年,祖宗之法不可变。而后来历史上的隋唐为什么会迎来复兴?那是因为五胡乱华打破了汉朝以来渐渐僵化的文化和政治制度,甚者多多少少改变了汉人的一些性格。而且最关键的地方,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首先当时乱华夏的是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北方大地的汉人失去有效的大规模的组织能力的时候,五胡既要忙着收服地方上的汉人,又要忙着彼此征伐,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斗争前期根本没时间完全收服汉人,又在中后期的时候面对本族人口因战损减少,不得不与汉人妥协,借助汉人的力量,最终『融合』。这种在某些砖家叫兽嘴中的『融合』,无疑是充满了血泪的,而且远远没有砖家叫兽说得那么简单,稍微不慎就会落入辫子朝代的模式当中。当然,这些专家教授故意这么说,多多少少也有再替辫子朝代涂脂抹粉的意思。也正式因为有『五胡乱华』的这个『融合』的先例,所以后世封建王朝中一些士族门阀只要愿意和外族『融合』,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毕竟是世界村么……后世不少人在屁颠颠的鼓吹辫子,但事实上辫子总人口到了后期不算少,可是其战斗力和精神面貌却差到了谷底呢?因为辫子走的路线,不仅没有试图和华夏文化融合,甚至是不遗余力的压制,分裂,奴役,不管是从精神面貌上还是从战斗力上,都是如此。大兴文字狱,海禁,空前严格的户籍制度,发扬八股取士,种种都是要往死里整汉人。这种政治思想,使得整个国家无限僵化,失去活力。当时欧洲的文化已经传到中国,你能想象康麻子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吗?在故宫内皇家收藏的西洋物品不计其数,钟表、望远镜、世界地图,还有各种热火器,新式枪炮……跟康熙同时期的彼得大帝的做法就完全相反了,从此两个帝国也走向了两个方向。辫子朝无疑是成功了。他们用三百年时间,将原本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华夏民族,变成了无知自大、欺骗成性、瘦弱不堪、勇于私斗怯于公战、毫无创新精神、毫无冒险精神、保守愚蠢的模样,变成了统治者心中最好的顺民,变成了能自动自发体谅上层难处的奴才。同时,辫子朝也失败了。他们即便是再怎么努力镇压,欺骗,隐瞒,忽悠,但是总有一些人在苦痛之中,睁开眼睛,看向了世界……所以斐潜想过,为什么不能多一些,早一些有看向世界的人呢?山东是当下的妨碍,但也可能是未来的助力。斐潜看着夏侯惇,神态温和,就像是看着一块试验田,又像是看着一只白老鼠,让夏侯惇本能的感觉有些寒毛竖立。『天子二字,用得真真极妙。』斐潜笑着说道,『某听闻,山东之地,最重伦常。那么且问这是先有父,才有子,还是子可凌驾于父之上?天子天子,是这方天地为重,还是天子为重?元让兄,不知可解某之惑否?』:()诡三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