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当唐太宗能看到弹幕后 > 第三章(第2页)

第三章(第2页)

杨玄感叛乱被平息,他们的父亲并未受到影响,真正被波及到的是长安城的底层官员。

凡是跟杨玄感有交情的都受到了清算。

褚亮非常不幸,跟杨玄感有私交。

他被波及到发配到了西海边镇(今青海湖附近)。

褚亮在西海郡任职参军,他的儿子褚遂良担忧老父亲,千里迢迢从钱塘来到西海郡侍奉父亲。

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西海郡本就地广人稀,这一乱,官府跟着乱。

褚亮转眼成了光杆司令,干脆带着儿子回中原,非常不巧经过兰州时碰上薛举起事被抓,薛举见父子二人都有才,拜褚亮为黄门侍郎,褚遂良为通事舍人。

父子二人留在兰州为薛举发放诏书,后来薛举将西秦都城迁到秦州,他俩都没走。

本就不是真心投靠薛举,所以看到一群有秩序的流民进入兰州,父子二人都当没看见,更不要说将消息通报给前线东征长安城的薛举父子。

“家人”组织的第一批流民没遭到驱赶,还安顿下来,很快又从会宁郡转移来了第二批。

在兰州经营小半年后顺利扎根,这边兰州努力种地,那边前线也热热闹闹,浅水原之战秦王李世民干掉西秦二代目薛仁杲,大军横扫陇右,将沿途城池属于西秦的势力全部拔除。

大军来得很快,八月薛举病死,十一月薛仁杲被抓,十二月秦王军就抵达兰州。

褚亮父子接到消息已经晚了,逃没逃掉,被秦王亲自带人马堵在了城外东岗坡上。

这本来跟“家人”无关,坏就坏在当时有一位“家人”跑去围观历史,被秦王军逮给正着,也幸亏这位“家人”是兰州有名的大夫,在褚遂良父子求情下没被销号。

自由没了,被充为军医。

这位“家人”不是别人,是初瓷的师兄朱章元。

得知朱章元被抓,“家人”开会商议救人,最为正派的严舒被派了出去,人没要回来,自己反而受到秦王赏识被邀请加入旗下,严舒婉拒后,得知他放不下安顿下来的流民,李世民更加欣赏他,直接封他为兰州校尉。

严舒才是兰州实际掌管者,县丞只是朝廷安插的耳目,这个耳目一心钻研回京,最近据说买通了齐王路子,准备调回长安城。

兰州看着很繁荣,但这繁荣都是虚假的,突厥人一来,这里的一切都会被踏碎。

再繁荣的兰州,在见识过长安城和东京洛阳的县丞眼里都不够看。

更何况这年头在外任职,得随时担忧脑袋不保。

又哪里会跟严舒这个地方官吏争权夺利?

兰州真正的掌权者严舒此刻已经问明白两支商队吵起来的原因。

[看明白了,一把干草引发的血案。]

[所以是这个单驼峰骆驼偷吃了双驼峰骆驼的干草,又因为语言不通造成的矛盾?呦,它嘴还在动,是不是在回味?]

[笑死,两人完全是鸡同鸭讲。]

[不都是胡人吗?]

[胡人也有地域之分,中亚的胡人和新疆地区的胡人是一回事吗?新疆人能跟印度人正常交流吗?]

[那棵柳树下是不是阿瑄?笑死,那吃瓜模样,世另我!]

严舒自带翻译系统能听懂胡人话里意思却无法说,便请来了兰州本地的粟特人做翻译。

粟特人在丝绸之路活跃了很多年,从东汉开始就有他们的踪迹。

丝绸之路有很多粟特人的部落,他们善于经商,经常来往丝绸之路,也懂西域很多国家语言,在这个时代是最好的翻译家。

经过粟特人沟通,这点小纠纷很快解决,说到底还是粮草问题引起。

两支胡人沿途碰上西突厥封锁,被拦在碎叶城几个月,再出发到兰州已经入秋,正是草木枯竭时节,正常来说不适合外出经商,商队外出依赖畜生,秋冬季万物凋零,商队自己准备的干粮料不够本就心急,双方火气都大,才因为一只骆驼吃了一把干草吵起来。

严舒听完为两支商队介绍了优质的青贮饲料。

都是夏日前收割的优质牧草,保证商队的骆驼和马在秋冬季不会因缺饲草饿肚子。

两支商队被卒役领着去看县衙特产青贮饲料去了,现场很快恢复原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