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事远没有就此停息。
户部尚书夏原吉被逮下狱后,朱棣突发其想,认为主管户部的尚书家中必然有不少私藏。于是下旨查抄夏家。可是结果却令他大为惊讶,夏原吉家中除皇帝的赐钞以外,只有几件布衣瓦器,他虽手握朝中财政大权,却廉洁奉公,清贫如水,生活非常俭朴。
此时,朱棣才知道他所言不虚,然而北征的消息已然放出去,是万万不能收回的。
紧接着,兵部尚书方宾猝死于家中书房,有人说是筹措兵马不利,恐朱棣怪罪而自缢身亡。也有人说是被白莲教圣母的冤魂相索而离世,不管如何,他的死并没有阻拦朱棣北征的决心。
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三次亲征漠北(鞑靼),徒劳往返,劳瘁愤恼,病体日益不支,惭悔不听夏原吉的忠言,对左右感叹道:“夏原吉爱我。”
回到宫中的朱棣仿佛在一夜间变得苍老了,他居于深宫,连续缀朝数日,除了宠妃喻氏以外文武百官、太子太孙一概不见。
原本只是天子暂时的蛰伏与调息,不想却因此引出一场大祸来。
紫禁城内太监居所,黄俨的住处内。
小太监柱子端着晚膳推门而入,冲着榻上半躺着的黄俨轻声喊着:“二叔,用晚膳了!”
黄俨嗯了一声,直起身子。柱子将饭菜摆在炕桌上,又将筷子递给黄俨。
“见过她了?”黄俨夹了一口炝炒鳝鱼丝,就着双色米饭,细细地咂着嘴。
“是!”柱子点了点头,压低声音回道,“说是陛下最近身子骨大不如从前,可是又硬撑着不请太医。晚上多咳睡不踏实,也不怎么……”
黄俨白了他一眼:“什么话至于如此吞吞吐吐。”
柱子面上渐渐红了起来,低下头答着:“说是如今都不让她吹箫了,她伴在圣驾身旁,也就是为圣上端个茶、递个水,捶捶背。圣上万事都懒懒的,精神是大不济了!”
“哦?”黄俨把筷子轻放在桌上,眉头紧皱,“那香饼她用了没有?”
柱子怔了一下,立即明白过来:“说是没敢用,这些天陛下烦燥不安,睡不安稳,只点了宁神的松香,不敢用别的香,怕陛下察觉……”
“今儿护军中可是孟贤当值?”黄俨突然问道。
“这个……”柱子摇了摇头。
“去,去通知孟贤与王射成明日午后在城东泌芳楼相见!”室内烛火晕黄,映的他神情阴柔,看起来冷俏俏的十分诡异,谁也参不透他此时心中在想些什么,一个颠倒乾坤的计划在他胸中渐渐明朗起来。
多少年的筹谋与等待,终于要付诸行动了。
这一刻,没有欣喜倒有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凉。
英雄暮年凄
东华门外十王府赵王朱高燧的府第内,被夜色掩衬着一个瘦小干枯的身影如入无人之境,从侧门穿过西苑,一直步入朱高燧的书房。
“仲父!”赵王朱高燧立即将他迎入内室。
落座之后,赵王迫不急待地问道:“何事须仲父亲自出马?叫小柱子走一趟不就好了?”
夜访赵王府的正是司礼太监黄俨,他摸了摸光秃秃地下巴,笑而不语。
赵王见他神色古怪,不由地紧张起来,打量着他的神色,脸上那意味不明的笑在夜色中是如此的神秘莫测,眼中的光华又那般奇异:“听说仲父最近身子不爽,着人送去的补药可服了?”
黄俨环顾室内,这才开口说道:“老奴好得很,宫里是有人生了病,不过不是老奴!”
赵王听他此言,满腹疑虑,正要开口相问,突然见门口闪过一人,立即大喝道:“是谁在外面?”
“回王爷,小人王瑜送来明日王爷狩猎用的箭弩。”门外响起一个闷如沉钟的声音。
赵王与黄俨对视之后,走入外堂。
“进来吧!”
“是!”应声入内的是一位身着王府护军总兵服饰的中年男子,长的其貌不扬,而那双小小的眼眸里却精光四射,透着干练与英武之气,他双手捧着箭弩,轻放在案上。
“你试过了?可还锋利?”赵王打量着他。
“是,这是兵器营新制的,说是极好使。”他如实回话。
“好了,下去吧!”赵王挥了挥手,看着他退下消失在夜色之中。
黄俨从内堂踱步而出:“此人可靠吗?”
“入府快十年了,一直跟在本王身边,仲父不必担心!”赵王将黄俨让到椅子上,“仲父今日为何突然造访,刚刚所说的又是何意?”
黄俨却并不直接回答赵王的问话,只是盯着案上的箭弩若有所思:“殿下明日要去狩猎?”
“是!”赵王笑了笑,“本王如今闲散极了,除了自己找些乐子,还能做什么?此次父皇回来,本王几次前去请安,都被挡了驾,恐怕父皇都不记得还有本王这个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