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穿成偏执反派太子之师 > 第22章(第1页)

第22章(第1页)

宴示秋无奈:“你也知道是虚以委蛇了。殿下,谋事有时不能太过强势。我一个新上任的太子太傅,公然拒绝太后的要求,哪来的胆子?且我去了,才能知道她如今在忌惮什么,让她放松些警惕。”

越浮郁闻言偏了偏头,别过眼沉默下来。

“好了,继续看书吧,专心看。下次就算要发脾气,也别撕书了,好吗?”宴示秋笑道。

越浮郁一声不吭接过书。

又过了会儿,见宴示秋没走,越浮郁抬起眼来,犹豫着开口:“你不问问孤为何这般讨厌荣太后?还有之前为何要去玉簟阁?”

宴示秋莞尔:“待殿下想说的时候,再与我说罢。”

事实上……宴示秋基本知道其中的内情。只是事情急不得,现在他和越浮郁之间的熟稔程度,也不到时候能谈论那么深的事。既然如此,不如暂且不问,等秋猎之后,越浮郁的身体养好了,再接着说其他的。

前几日,越浮郁带着他去玉簟阁,自然不是单纯想要戏弄他这个新上任的太子太傅,也不是因为越浮郁真的贪玩好奇……他是想要去找人的。

一个证人,当年越浮郁的外祖父勾结外敌案子的证人。不过越浮郁只知道对方应该是在青楼,但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这些年在宫里他一直暗中查着,那日会去玉簟阁,也是查到了点相关的线索。

不过据宴示秋所知,那个证人如今根本不在京城的青楼里,对方甚至早就离开了京城。在原书的剧情中,越浮郁是到逼宫造反之前的一段时间,才找到了对方的线索,等真的找到那个人的时候,对方已经被灭口了。

可惜的是,即使是看过原书剧情的宴示秋,也不知道更具体详细的内容了。毕竟在书里,越浮郁不过是个反派,最后寥寥数语带过了越浮郁的生平与逼宫造反的缘由,但其中更细致的经历却是没有的。

就连越浮郁到青楼是在找证人这件事,都是宴示秋自行将各种琐碎信息和细枝末节拼凑到一起,然后推测出来的。

宴示秋不知道越浮郁想要找的人在哪里,也不知道越浮郁外祖父当年的冤案到底是怎么促成的,但宴示秋知道当年的幕后黑手是如今的荣太后,书里越浮郁逼宫后并没有放过她。

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这几天时间里,宴示秋也不光是待在宴府或东宫适应自己的生活,他也在尝试着获取更多原书中没写的、关于越浮郁亲人的生平过往信息。比如从祖父宴诵那里,宴示秋得知当年越浮郁外祖的案子,是由其府中养女告发、彼时任职中书令的荣家人全程经办的,后来越浮郁的外祖在狱中自尽,其后荣太后做主放过了越浮郁的母亲常记溪。

——放过了常记溪的性命,将常记溪从天牢中放出,随后便送入了教坊司。

常记溪与当今皇帝越徵算得上,彼时常记溪入教坊司,越徵在荣太后扶持下登上皇位。后来越徵多次想要将常记溪从教坊司中带出,却屡屡受到荣太后阻拦,直至越徵迎娶荣太后的侄女为后,大概是作为交换,常记溪出了教坊司。

常记溪在那之后的去向,如今作为五品郎中的宴诵也不得而知了,宴示秋也就没能获得更多信息。只知道后来越徵突然从民间带回了已经七岁的越浮郁,同年荣氏皇后在生产时血崩而亡、留下了襁褓中刚出生的六皇子。

再之后,就是病弱的越浮郁被立为太子,六皇子由荣太后抚养,大皇子与二皇子之母文贵妃被立为新后、也就是如今的文皇后。

此后,宫中倒是“安宁”了下来。

这些旧事错综复杂、涉及之人诸多,甚至涉及到了先皇之死——大越朝史书中记载的是,越浮郁的外祖是先皇的太师,得闻常太师狱中之死,病重的先皇吐血不止,而后辞世。

宴示秋在脑海中理了理人物关系,最后暂且搁到一边,将“策反秦太医,为越浮郁调理身体”放到了最前面。身体调理好了,就该想办法接触政事了,越浮郁如今的名声也不大好,得修整修整。

一国储君嘛,还是得要点名声的。

和越浮郁这个学生有关的这么些事琢磨过后,宴示秋倒是想起来了另一个事儿。

他微微屈了手指在书案上敲了敲,然后在越浮郁抬头时笑问:“殿下,你是不是还没叫过我一声老师?”

越浮郁闻言:“……宴太傅。”

第8章

今年这场秋猎很是热闹,前往皇家围场的队伍都比往年要长出一些。

除了从前自己不乐意去的太子殿下越浮郁之外,去年被皇帝以“好好读书”为名留在宫中的大皇子、以“尚且年幼”为名也没能随行的二皇子今年也有一同前往秋猎,就连如今不过七岁的六皇子,今年也在荣太后身边老嬷嬷的随行下同行前往围场。

既然老大老二和老六都去了,连养在皇后宫里的义女珧安郡主也要去,皇帝越徵就顺便想起了往常基本不会想起来的、分别排行三四五的几个女儿,于是也叫要随行的文皇后安排一下,把这三个公主都一起带上。

因着太子和排行前六的皇子公主们都在同行名单之中,再往后的七公主、八公主和九皇子各自的母妃也都暗暗使劲儿,想让越徵把剩下这几个孩子也都一同带去,越徵被搅和得头疼,最后都用一句“尚且年幼”打了回去。

这般就到了秋猎出发的日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