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多大的官啊,他想吃肉还不简单,他不吃,肯定是因为他不肯吃呗。
朱凤英说:“那还能有假?报纸上写的呢!听说是问的警卫员。要是可以,我倒是想把家里的肉罐头给主席送过去!”
就着这个事儿,大家热烈地议论了起来。
邓秀宁身处其中,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对那位老人的崇敬和关切。像她们这种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才会那样发自内心的感激改变着一切的人吧。
想到儿子说过的,毛主席是最伟大的人,邓秀宁心里也是微微发热的。
就邓秀宁自己的感觉来说,这一次的情况,应该是比上一世好一些的,至少上头不仅没有逼着交粮食了,还发了粮食下来,这样应该会减少因为没吃的而饿死人的情况了。
这段时间,邓秀宁就特别关注报纸上的新闻,还有广播里的消息。
听说中央工作组坐在各地巡视,检查各地的粮仓,以及粮食发放情况,指导各地的农业生产的消息,她就更觉得事情要好很多了。
日子一路安安稳稳地到了年底时,邓秀宁发现,饥荒的状况确实有一些缓解。最直观的感受是,粮食的供应增加,食堂里打来的粥是越来越稠了。状况差的时候,食堂里的粥清得能照出影子来。
粮食情况有所改善,从各处投奔到军属区的亲戚们,也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去了。
邓秀宁家里,也说起了堂弟和堂妹的事儿。
养了这两个孩子差不多一年,他们倒还好,都是懵懂的年
纪,人也没多坏,刚开始的坏习惯也掰正了不少,倒也不费事。
现在问题是,明年邓奎先就要从军校毕业了,到时候会被分配到新的地方去,去哪里也不好说。林琳是要随军的,邓秀宁更是如此。如果朱凤英还想照顾孙子孙女,就要回乡下去了。
邓秀宁是舍不得朱凤英的:“奶奶你不要回去,你要和我在一起。”
天知道朱凤英回去以后,会受到村里一些人什么待遇?梁玉莲那些人肯定恨死她了,万一她们搞点什么小动作,朱凤英也是孤立无援一个人。
朱凤英摸了摸邓秀宁,说:“秀丫头,我也舍不得你。”
“那你跟爹随军好不好?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谁也不离开谁。”
朱凤英有些为难,邓秀宁忙冲着林琳使眼色,让她帮腔。
林琳忙说:“是啊妈,我觉得你还是跟着奎先比较好,一来日子能舒服点,不用你下地干活之类的,二来……二来你看,妞妞现在也一岁多了,等奎先分配调动的事情下来了,估计她也两岁了多了,正是爱跑爱动的年纪。到时候,奎先工作也忙,我肯定也要上班,秀宁也要上学,没人看她,您看您……”
朱凤英看了看坐在一旁专门的小椅子里的小孙女,心中也生出许多不舍来。
“那……那两个小的怎么办呢?”朱凤英是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要说感情偏向上,她肯定偏邓秀宁姐妹,但是老二老三家的也是她孙儿,又养了一年了,要分开的话,她心里也舍不得。
邓奎先看着蹲在地上玩的两个孩子,说:“送回他们家里去吧!想来现在也缓过来了,能养得活他们了。咱们再养下去,他们怕是连爹娘的样子都要不记得了。”
林琳忙解释说:“二弟家的石头,也是四岁多了,翻过年就五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纪,读书也是要在原籍的,咱们也不好耽误孩子。这两孩子都挺听话的,不闹腾,省事儿,但凡咱们能留着,也不急着送走他们了。”
朱凤英抹了抹眼泪,问:“你们想什么时候送他们回去?”
林琳和邓奎先交换了一个眼神,邓奎先说:“等我完结课业的时候吧,毕业成绩出来到调令下来,中间是有段时间的,到
时候咱们也要时间收拾收拾家里,去新的地方。”
邓奎先大约还有三四个月才能毕业。
不是马上就送他们回去,朱凤英心里也好受了一些,还有些日子可以相处。
邓秀宁忙用帕子给朱凤英擦眼泪,说:“奶奶,到时候你要把石头他们送回去吧?我可以和你一起回去吗?”
朱凤英说:“你爹答应,我就没意见。”
邓秀宁忙看向邓奎先,邓奎先也没多犹豫,就点头答应了。
邓秀宁这才安下了心,只要她跟着奶奶回去,就能把奶奶再带回来。
别看时间还有好几个月,林琳等人,就开始为着几个月后的搬家准备了起来了。
林琳跟朱凤英盘算了一下家里的票证,然后尽可能地把省内票证换成了全国通用的,然后家里一些旧布之类的,都换了布票之类的。总之,尽量将难带走的东西,都和邻居朋友们,换成用处更大的全国票,再不济也要换成钱,这样方便带走。
邓秀宁帮着朱凤英整理地窖,如今地窖的粮食已经少了不少了,这两年来,邻居们借的借,换的换,也用掉了不少。
朱凤英很心疼这些粮食,说:“咱们要搬走的话,能都带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