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桃坐在屋里,煤烧的足,屋子里热乎乎的。
簸箕里装着红枣、莲子、花生、玉米,她用手扒拉着把不好的捡出来,等到晚上孙凤霞回来要熬腊八粥给大家喝。
这年头凑不到薏米和桂圆,就用各种黄豆、绿豆、红豆混在一起,加上一碗糯米做成腊八粥。
收音机里放完刘兰芳老师的《岳飞传》,开始放她的《杨家将》。热热闹闹的声音,把寂静的屋子衬的热闹不少。
她娘和她爹分头去两个嫂子娘家送猪肉了,过年前得了闲工夫就要往那头送点东西,再怎么说人家媳妇在苏家干了一整年。
父母兄嫂们都不在家,苏桃等着林赋归下班,自己百般聊赖。
打算中午凑合着用土豆丝炖肉拌饭,下午睡个下午觉,自家男人就应该能下班到家了。
苏桃打算的挺好,正打算休息一下,听到外头有轻轻的敲门声。
“这不是巧燕么,你们回来过年啦?”苏桃惊喜地拉着小姑娘进门,十六岁的小丫头一年到头没见两面,变得像大姑娘。
巧燕是南边邻居李大娘的小外孙女,还有一个叫做庄燕,是李大娘的大外孙女。
巧燕拿着一包红枣递给苏桃说:“桃儿姐,这是我姥姥叫我给你家的。是我们到闫庄带的特产狗头枣,特别大。我一手只能抓三四个呢。你过年没事就当零嘴吃,一天最多吃两颗不然烧心。”
狗头枣可不便宜,巧燕带过来的不多,已经很难得。知道她们回来,苏桃拉着巧燕在屋里坐着,她到外屋地装了四节香肠和一块腊肉给她做回礼。
巧燕看着珍贵的肉,害羞地说:“我不是过来找你讨肉吃的,不过你愿意给我,我真高兴,我太喜欢吃肉了。今年在外面一年到头没吃过几次肉,谢谢你桃儿姐。”
小丫头不卑不亢地表现让苏桃很喜欢,她们家每年过完年就要出去到每个村子里给人家哭丧,一般人家都觉得晦气不愿意跟她们来往。
早年巧燕的爹娘在外面干活一起遇到工地事故没了,奶奶嫌弃她们是闺女不能传宗接代,把她们扔到姥姥家就不管。
李大娘没有别的手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只好带着两个丫头出去乞讨。后来不允许乞讨了,她们就到出殡的人家里帮着哭丧,唱哭丧歌。
那时候苏家没少接济她们娘仨,以至于北边的邻居老秦家见了眼红的地步。但凡给了李大娘家两斤米,老秦家的婶子就要哭穷过来找苏家也要二斤米,不给就在旁边院子里骂骂咧咧。
后来李大娘带着俩丫头出去了,秦婶子上门讨过几次米,都被周胜男撵走了。秦婶子在村子里说过几次苏家的闲话,后来两家人就不来往。
巧燕聪明伶俐,陪着苏桃把捡完的簸箕里的豆子摘完,两人说了好一会话。
“听说我姐夫可了不起,我们回来到处都有人说他是个俊俏的男子,他啥时候回来你告诉我一声,我也想瞅瞅有多俊俏。”巧燕干完活,接过苏桃给的炒花生,俩人坐在炕头上唠上了。
“他得六点左右到家。”苏桃说:“反正你们回来,早晚能见到。”
巧燕抬抬下巴往北面示意,苏桃心领神会地说:“这一年到头两家没说上三句话,他们陪着儿子在县里读书呢,比你们早半个月回来。也不知道过完年还去不去县里。”
“最好是去,不然一家人四双眼睛都盯着你家。”巧燕一张小脸蛋,表情却很丰富,瞪眼睛撇嘴把说八卦的气氛拉的满满的:“他儿子看起来傻里傻气的,读个初中就行了,还想读高中。有供两年高中的钱还不如给她儿子攒着娶媳妇,村里谁不知道她儿子好吃懒做,还喜欢说谎。啧啧。”
苏桃跟着:“啧啧。”
巧燕听到院子外头李大娘喊她,她把花生壳扔到桶里说:“我先回去了,明天再找你玩。”
苏桃送巧燕出门,碰到探头往这边瞅的秦婶子。苏桃见了她脑壳都疼上了,装作没看到,跟左边的李大娘和庄燕打了声招呼,问了问近况。
庄燕比巧燕大两岁,性子软弱,不爱说话。见到苏桃笑了笑算是打招呼。
李大妈在外面历练的性格外放,嗓门大得不得了。也许是见到探头过来八卦的秦婶子,她故意大声说道:“哎呀,又给我们家拿这么多肉,这年头肉可金贵着呢,这么老多我们娘仨过年都吃不完啊。”
巧燕比她姐聪明,嘻嘻笑着接腔说:“这香肠灌的好啊,里面全是肉。还有这么大一块腊肉,用大葱一扒拉就是道好菜!”
秦婶子在墙那头听的真真切切,她闺女拽着她的衣袖说:“娘,你别看了,这一听就是故意气你的。”
秦婶子唇角上有颗硕大的媒婆痣,说起话来眼神飘动。她抽回衣袖,瞪了她闺女秦翠翠一眼,说:“大中午还不做饭?待会你哥该饿了。”
秦翠翠年纪跟巧燕一般大,都是十六的年纪。没读过一天书,懂事开始就在家里做家务,似乎家务永远都做不完。
她羡慕地往东屋看了眼,她哥秦大勇还在睡大头觉。她娘说哥晚上看书看的晚,早上就起不来,让她不要跟她哥计较。
“读书人费脑子,你哪里懂他的苦。”秦婶子如是说。
秦翠翠不懂秦大勇的苦,反而非常羡慕他有这个苦。
他们一家前两天从县城回来,秦大勇初中毕业,不需要继续在县城里陪读。秦翠翠提前回家收拾了三天,一个人里里外外把家里清洗干净,等到今天爹娘和哥哥才姗姗到家。
苏桃眼睛从两家相隔的院墙扫了眼,很明显可以看出两家关系没有苏家与李大娘家的亲厚。苏家与秦家的院墙后砌一截,就是为了防止总是探头往他们家看的秦婶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