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奴的美样很可爱。其实她想多了,高方平和赵桓师徒之间并没有误会。他是明君,他正当年,他要上进,所以必须需要权利的。如果高方平不放手权利,终究会和赵桓冲突。此点必然会发生,不存在什么误会。
“乱讲。小官家他好好的,做的面面俱到,哪有问题。你想多了。”
当时高方平这么呵斥赵金奴,且以太师身份罚她去杭州找赵佶尽孝道,以避开京师这个泥潭。否则呢,这个丫头她聪明,但是理科党么,指望她有很多政治思维是不可能的。有良心的人最是冲动,她长成了却年轻冲动,高方平不想她稀里糊涂的闯祸,她真算是高方平一手带大的人。
赵金奴属于想多了的那种,她说的“赵桓变了”此点,高方平比她早三年就知道了。大魔王教出来的弟子,当然是魔王。
赵桓不是坏人,这个时候他想作为,他想有存在感,想有权力。这不算错,大魔王当年既然对他倾囊相授了,现在当然会把权利还给他的。
这就是高方平辞职那么坚决的缘故。
当时赵桓是真心多次挽留。说是“没相公在,朕这心里总是不踏实”。
高方平觉得他在说真心话,但现在他还年轻,有点义气。将来有一天,随着他对权利欲望增加,他娘又不在了,仅仅是赵金奴的亲情,是绝压不住他的。过渡到那个时候的话,除非高方平永远不交权利,否则越拖后遗症就越大。
并没有证据表明赵桓将来会做傻事,但是大魔王素来是被迫害妄想者,要做到安全第一。另外呢,高方平信任自己的徒弟才是将来建立超过李世民霸业的人,李纲会辅佐他的,我大魔王累了。
当年被虫子咬怕了,于是不想领军,妈的后来才发现,天天在中书计算钱粮,督查吏治,看天下所有的坏消息,关注调兵遣将的每个环节,关注每个主政官员的思想问题,将军的路线问题,这些才累,比战场领军更累,导致三十岁就有了白发。
于是高方平远赴杭州前,写信给赵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人做一代事。臣高方平这半生做的不完美,但是及格了。我对大宋的服役已经完成,小官家,你不要在要求我。”
“相公欲往何处,会留京吗?”赵桓当时很难过的语气写信。
“不会留京,和老官家一起习惯了,没他在还真不习惯,臣要去杭州和他搓麻将斗蟋蟀。”高方平如此回复后,自此举家离京,去杭州赵佶处蹭吃蹭喝……
那些年,赵佶变为了个大滑稽、老顽童。
高俅老了,不陪赵佶了。于是高方平和赵佶斗蟋蟀玩乐,自是不在话下。
后来李清照也移居杭州,作为红颜知己她从不要求,却喜欢默默的跟着高方平走。
什么叫大宋最强纨绔呢?
在杭州时期高方平性情大变,那才叫纨绔,比当初的花花太岁还蛋疼。整天带着富安这个忠心耿耿的老流氓,到处招摇过市,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神经兮兮的。
赵明诚那群文青党和高方平群殴过几次了。被打的满头大包。写文章也骂不过高方平。高方平说了,小赵他文笔不行,见识有限。看似辞藻华丽,实际不接地气,有个卵用。
当年的花花太岁是高俅撑腰,杭州那些年,则是太上皇撑腰。
杭州知州几次来客气的说:“老相爷您悠着些啊,别闪了您的腰,也别让小的们难做,现在的天下,是会追责的。”
然而每次遇到这事,老顽童赵佶便跳出来说:“你不想混了啊,小高是朕的人,一生都是。来啊,给朕把知州乱棍打出去。”
那些年,杭州知州最是难做。就因为遇到高方平这个老纨绔,以及赵佶这个老顽童,谁都没办法。
最后赵桓看不下去了,亲自来杭州,以关心的名誉,实则是暗示“你们两个老大爷,别在让朝廷难做了”。
赵佶骂他:“小傻子,你小子一辈子都是个傻子。”
把赵大傻气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大器晚成的赵桓,这个时期的行事作风,让高方平看到了李世民的痕迹。
妈的既然是李世民,小官家他如何能容忍大纨绔和老顽童祸害吏治。然后此番连赵佶也哭瞎。
此后,赵佶和高方平一起被捉去京城了。
这么说当然是夸张了些,赵桓说了“父皇,老相公,你们要闹事没问题,在京城好歹还可以让朕照顾你们,妥妥的”。
赵佶给小皇帝后脑勺一巴掌:“不去不去,杭州风景好。”
高方平想想么,还是依了小官家好算了,回京去耍耍也好,大不了以后再来。
就此后,京城多了两只过街老鼠,照样谁也拿他们两个没办法。
时任宰相的李纲叹息道:“大宋欠他们两个,就容他们那样吧,别管了。”
对此赵桓无比郁闷,很不满那两老滑头。然而如同李世民头疼魏征那样,这个李纲他偏偏骂不得。是真的骂不得。
话说赵桓现在真敢骂高方平和赵佶是”老滑头老糊涂蛋“的,却偏偏不敢骂李纲。因为他想做李世民。李二他敢骂李渊却不方便撸魏征不是。
后来赵桓犯浑了,不想再放任那两老家伙了。寻思,朕这边励精图治,调兵遣将,谋划统一东辽和金国的战略。你们两个老糊涂蛋则整天添乱,虽然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然而弄的汴京相当逗比,没心没肺的,这不利于国战气氛有没有。
那些年,太后娘娘在的时候还好些,然而有天,身体不好的她真的不在了。
这个时期赵桓就猥琐了,再没那么好说话。把赵佶和高方平两个一起捉进皇城,宣布他们只能在皇城里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