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 > 第395章 汉代完整的教育体系搭建(第1页)

第395章 汉代完整的教育体系搭建(第1页)

“北海郑玄?”

“嗯。”

嘶—!

荀彧闻言震惊,不自禁倒抽一口凉气:“主公,您若是当真能邀请到北海郑玄来我东郡办法,毫无疑问,天下学子必将云从。”

“不过。。。。。。”

话锋一转,荀彧不客气地泼了一盆冷水:“郑老可是儒林的泰山北斗,天下间不知多少有名望的人相邀,他却从来没有答应过。”

“即便主公如今在士林中颇有威名,竖碑仪式、儒林大会尽皆是当世美谈,但想要邀请郑老来东郡,恕属下直言,难如登天。”

汉末时代的儒林划分为两个派系。

其一:古文经学派;

其二:今文经学派;

两个派系相互不负,斗得是死去活来,尤其是汉灵帝在位期间,争得更是面红耳赤,双方恨不得打起来。

但有这么一个人,却是精通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号称两大学派的集大成者,此人便是北海高密的郑玄,真正的儒林泰山北斗。

即便是蔡邕、荀爽这样的清流大家,在郑玄的面前,也只能称之为晚辈,郑玄在汉末时期的清流界中,绝对是最顶尖的学者,他开创的郑学,甚至对后世颇有影响。

毫不客气地说!

郑玄!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儒林,便是一杆号召士人的大纛,只要他能够来东郡办学,天下间追随学子必定是多如牛毛,甚至比雒阳城中的太学,都不逞多让。

汉朝非常注重教育,有着一套近乎于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指导下,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得到空前的发展。

汉代官学分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两大类。

中央官学有大学性质的太学,有特殊性质的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等;

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郡国设“学”,县道邑设“校”,乡设“庠”,聚(村落)设“序”,其程度已有高低之分。

据史料记载:郡国学是由蜀郡太守文翁(约公元前180—前120年)首创。

蜀地因文化落后,太守文翁为淳化民风,选派小官吏到京师长安太学学习,学成归蜀,委以官职。

文翁还在成都市中,修筑学舍,招收下县子弟入学。

数年后,蜀郡为之一变,可与文化较发达的齐鲁之地媲美。

汉武帝曾嘉奖其成绩,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地方官学遂日见推广。

随后,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命令郡国普遍设立学官,规定“学”与“校”设经师一人,“庠”与“序”设孝经师一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序,相当于现代的幼儿园;

庠,相当于现代的小学;

校,乃是初中;

学,乃是高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