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棣让人放火夷平了杨家小院,又稍微暗示了一下吴县令,这事便只归结于“天干物燥,不防走水”这样一场天灾。
唐心和杨大娘同时消失,的确在青阳镇引起了一阵波澜,却有人道:“听说是被人接走去过好日子了。”
也不知道这流言打哪儿来的,但青阳镇的人本就不爱管闲事,一传十,十传百,竟然深信不疑。
没有苦主,这院子烧也就烧了,自有保甲来处理。
孙氏抱着孩子投奔到城里一家姓秦的夫妇。
到了这儿才知道,以前煦哥儿就寄养在她家。
唐心虽提前安排,但唐棣要顺藤摸瓜,未必不能将孙氏祖孙掀出来。
可他到底不是多狠毒的人,没想斩草除根,非得弄死这祖孙。
是以孙氏风平浪静的过了大半个月,不见有什么消息,便派人回青阳镇打听唐心的消息。
谁知过路的人给她带来的是“唐心被人接走去过好日子了”。
孙氏心下酸苦。
凭她说得再好听,事到临头,还不是把她一个孤老婆子扔下了?
扔就扔吧。
孙氏这辈子也算是什么苦都受过了,倒没想着寻死,就是看着蔫耷耷的煦哥儿,忍不住抱怨唐心:这孩子是你抱回来的,口口声声说他就是你的嫡亲儿子。你不管我也就罢了,可怎么连他也不管?
这养孩子不是养猫养狗,喜欢了喂他几顿饱饭,不喜欢了一脚踢走。
这可是个孩子,是条人命。
孙氏手里还有些钱,因上了年纪,心也比从前软。
又想着这几年唐心待她甚是周到,都是当年她的一念之仁才换来的,因此对煦哥儿不但没有遗弃的念头,反倒越发上心。
她咬牙想:我总要亲自问问唐心,煦哥儿她到底还要不要?
真听她说“不要”了,她也好死心。
毕竟她上了年纪,有今天没明天,万一哪天不成了,得提前把煦哥儿安排好。
禀着这口气,孙氏抱着煦哥儿,带着招财,竟然也让她一路摸到了府城。
打听唐家不算太难,她虽不知唐棣,却知唐商。
而唐商是府知府家的小郎君,不说人尽皆知,却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待听说唐心的亲爹居然是一方知府,孙氏倒吸了一口冷气,随即心下又一阵安慰。
唐心有这样的娘家,也算是苦尽甘来。
她那样的相貌,生活在市井乡间,只会给她招灾惹祸。
可做了知府家的小娘子,她便不会再有这样的担忧,以后只剩金光大道了。
孙氏长长的叹了几声。唐心有个好归宿,她不能拦。
相较于唐心和唐家而言,自己一个孤老婆子实在是微不足道。
活着是给唐心丢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悄然回家,一辈子别提唐心,只当这十几年不曾养过她。
可还有煦哥儿呢?
孙氏硬着头皮叩响了唐家大门。
唐夫人没见孙氏的面。
一听说有个自称夫家姓杨的老妇人,抱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求见,唐夫人就猜着她的身份了。
对于孙氏,唐夫人是既怨恨又羞于相见。
都说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