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或是九十年代!
顾倾城缓缓坐了起来,左右看了看,发现这间屋子很大,只是家具少得可怜。
除了身下躺着的一张双人木架子床,就是床边靠墙放着的一个衣柜,以及靠着另外一面墙壁的木桌、木椅。
地面铺了青砖,但还是会有泥土。
靠近门口的位置,摆放着脸盆架。
架子上挂着两条毛巾,放着一个白底红花的搪瓷脸盆。
脸盆架旁,还有一个印着“囍”字的暖水瓶。
顾倾城侧耳听了听,没有太过嘈杂的声音。
似乎,屋子里除了她,并没有其他人。
顾倾城便开始接收剧情,以及原身的所有记忆。
原主顾青青,五十年代生人,是个普通的农家姑娘。
十八岁的时候,相亲嫁给了家在郊区的军人常爱国。
常爱国比原主大六岁,二十四岁才结婚,在农村已经算是“高龄”了。
不过,人家自身条件好,虽然也是农村户口,但家就在城郊,抬抬脚就能进城。
家里有地,种了菜还能拿去城里卖。
城里的工厂招工,郊区的百姓也能最快时间内得知。
常爱国上过初中,毕业后,入伍当兵。
二十四岁就已经是副连长了。
每个月都有津贴,还有粮票等各种票据。
常家呢,除了常爱国,还有两个孩子。
长子常建国早些年去厂子里做学徒,已经成了厂子里的正式职工,将自己的小家都搬去了城里。
小女儿常桂枝嫁给了家在城里的初中同学,彻底跳出了农门。
再加上一个常爱国,常家的三个孩子几乎是方圆几里有出息的孩子。
这样的门第,在城里不算什么,但在农村,在郊区,绝对算得上好人家。
当然,原主也不算太差。
父亲是生产大队的会计,母亲则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接生婆。
顾家有六个孩子,四男两女,顾父顾母也都想办法给安排了前程。
原主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比大哥小了十几岁。
顾母生她的时候,都四十二岁了。
大孙子都快一周岁了,搁在农村,妥妥的“老来得女”。
这样的小女儿,一出生就注定会得到父母、乃至哥哥姐姐的疼爱。
所以,在重难轻女的农村,顾大哥都只是读了两年私塾,而原主却一路读到了初中毕业。
除了她自身爱学习外,也是因为父母宠爱。
原本,原主还想继续读下去,可惜,那时的学校早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