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败了一阵,汉中军士气有所恢复,从原本的曹军主攻,进入天天对骂的僵持阶段。这方面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曹军以中原北方人为主,汉中军则是川蜀人氏,各自用方言敞开了问候对方祖宗,别有一番奇景。
张卫还把李典的将旗挑起来,由王平在两军之前叙述战败李典并将其“打成重伤”的事迹:
那一夜,月白风清,火光冲天……
我们还是不去管汉中军夸张的叙述,回到那天王平真正对决李典的现场吧:
当时王平对上李典,一个是初生牛犊,一个是沙场老将,看起来输赢毫无悬念。李典也是这么想的,然而王平卯足了劲要立功,一招一式都不留退路,李典毕竟是在受了埋伏的窘迫境地,一下子被占先机,勉强招架二十回合,其时曹军该退的退了,他要再不走,早晚被汉中军包成汤圆。李典奋威,格开一刀,拨马便走,王平追赶不及,取弓箭觑准李典后心就射,一箭命中。幸而李典甲好,入肉尚浅,凭着亲兵奋战,总算避免了成为俘虏,不过他的将旗在混乱之中被王平夺去。
战后,张卫这边论功行赏。曹操则检讨了自己,把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然后象征性处罚了夏侯惇,对李典临危不乱、收拢败兵的行为大加赞赏,赐两百金和上好的金疮药,嘱托他静养伤势。
这一次没有消灭张卫,反而中了埋伏折损不少人马,令曹操忧虑重重。如果时间足够,他当然不惧这小小的失败,但拖一天就有一天的变数,林宁是不会坐看汉中姓曹的。
这天曹操吃中饭,从锅里捞到鸡肋,若有所思。荀攸进来见老大发呆,轻声道:“丞相,可是为退兵与否而苦恼?”
“不错,南郑不下,汉中就无法平定。蜀军在剑阁以南攻势不减,林宁也随时可能从关中出兵,情势并不如表面上我军占据优局那么简单。本相想着是不是留人继续攻打南郑,凭借现在手中的兵马,粮草暂时不缺,回师剑阁,痛击蜀军。等剑南稍安,再来专心对付张鲁,唉,两难啊!”不是外人,曹操也不装什么胸有成竹。
“一时败绩,无碍大局,丞相切不可灰心丧气。今日不下南郑,来日必属林宁矣!”荀攸说,“丞相现在危机不比当日被蜀军步步急迫更甚,因何有颓废之意?今必得陇,复望蜀,全可图也;不得陇,反望蜀,两者皆失也。”
曹操也只是一瞬间的动摇,被荀攸一劝,笑而释之。他的性格某些方面和刘备差不多,百折不挠,只要不把他彻底拍死,他就要斗争到底。成也一生,败也一生,不负了奸雄评语!
“公达,你这时来见本相,定有破敌妙计。本相心志已坚,尽管说来,待擒到张鲁,记你首功。”
“启禀丞相,此时最宜用间。”
曹操愣了一下:“张鲁和张卫可是亲兄弟……”
“丞相误会了,攸所说的间当用在张卫和王平身上,用得好了,还可为丞相收得王平这员大将。”
对打伤李典的王平,曹操颇有些兴趣,细问之后,点点头道:“此计可行,姑且试之。”
又过两天,张卫在大帐里百无聊赖地啃着排骨,估摸去晋王那里的使者多久才能回消息。为了最快争取援军,张鲁派了两拨使者,一拨去乌林,面见在前线的晋王,因为路途遥远,解不了燃眉之急,张鲁的希望全寄托在另一拨上。另一拨去洛阳,也就是大汉帝国的首都,大汉皇帝的所在地。虽然在这个世道,天子的圣旨擦屁股都嫌硌得慌,名义上还是国家元首,晋王在洛阳留了不少人手,组成一套班底。这套班底发出去的命令比天子好使,也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关中的军事动员——只要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对张鲁来说就够了。
想着想着,嘴里一疼,被骨头边角划到舌头,出了血,张卫“呸呸”两声,扔掉排骨,心情愈发压抑起来。实在到了守不住南郑的时候,只有去洛阳避难了,基业全失,寄人篱下,那滋味可不好受。
这时军司马进来奉上一封密信,脸上疑惑不已:“将军,说是给你的。”
“谁送来的?”
“一个士兵,不知道是谁的部下。”
“拿来我看。”
张卫划开火漆,取信看了半天。军司马见他脸色从白到青,眉毛纠成一团,似乎下一步就要暴走。
啪!
信被拍在桌子上,张卫一脸铁青,站起到一半又坐下了。他拿过信再细细看了一遍,眼珠转了转,笑道:“老贼可恶!欺本将不识离间计否?”让人叫来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