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四大才子穿入聊斋剧本 > 40吴县(第2页)

40吴县(第2页)

听了王氏的招供,唐寅只觉得后脊梁直冒冷汗。

汪直见唐寅神色暗淡,走上前帮他整理下衣襟,低声对唐寅说道:“我这就去帮你把你小兄弟找回来。”

“叔,我和你一起去好不好。”唐寅抬头眼巴巴地看着汪直。

汪直垂头看着他,不知道怎地唐寅新换的衣裳又刮了几道口子,汪直答道:“好,咱们就一起去,我让衙役们去通知你家里,即刻我们就出发。”

转头汪直又吩咐小厮刘点墨:“去再找身衣裳给他,要新的。”

刘点墨飞速地瞄了唐寅一眼,来府衙的时候刚换的一身新衣裳已经破的全是口子。

刘点墨有些纳闷,如此费衣服是什么神奇的路数。

看来这孩子真是挺费衣服,估计以后唐寅这个尺寸的衣服以后要经常备着了。

刘点墨一溜烟跑远去给唐寅张罗衣服。

看着刘点墨飞奔而去的背影,唐寅觉得刘点墨的角色特别像后世拍戏的剧组里的剧务。

在后世的时候,唐寅曾经在剧组里做美工,剧组里剧务就像机器猫一样,导演需要什么物件,剧务就能快速的找到。

唐寅曾经在在人烟稀少的公路边,见过一个非常机灵的剧务用两分钟的时间,帮助导演从旁边的村子里找到了一只八十年代的老式手电筒。

果不其然,刘点墨也在两分钟的时间里,找到了一身适合唐寅穿的新衣裳,要知道此时还是明代的夜半时分。

太神奇了,唐寅咋舌,和我捏个符变出一身衣服来的速度差不多快。

吼,真是个人才。

被刘点墨的机灵和速度所感染,又想到可能见到失踪多日的二毛,唐寅再也不顾疲累,飞速地换好了新衣裳,朗声对汪直道:“谢谢弯叔,我们出发吧。”

“你我师徒,不必言谢。”

汪直带着唐寅和一众衙役,拘着王氏和徐宁,乘着这茫茫夜色,向着王氏所说的吴县县城出发。

吴县是江南重镇,在靖州府东南方向,当地人勤劳富庶,即便是城门外,也是有整饬的井井有条的各色店铺。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唐寅等人风尘仆仆赶到吴县,城门外的店家都已经开始准备一天的营生,端的是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

县城外,王氏指认了自己丢弃二毛的地点,那是城门外一处略微有些人烟稀少的所在,有几间错落的茶肆和摊档,生意看起来相当不错。

唐寅跟在汪直身后,打量这些忙碌的人们,心中有些犯难,要是真正的人烟稀少一些还好打听,这许多客人往来,此处的店家可能早就遗忘了几日前的事情。

纵使知道过了这几天,再来找人已经是有了难度,但是汪直还是马上交代了一声,众衙役四散开来,寻找可能留下的线索。

汪直带着唐寅,找到了一家人不是很多的一间茶肆,两人坐了下来。

坐在茶肆中,正好可以看见城门口的全貌。

茶肆中三三两两地坐着几个赶路的客人,汪直想着是否能从此间打探个一二。

店小二上得茶来,唐寅看了袅袅上升的茶烟,对着正摆放茶盏的小二问道:“小二哥哥,你可知最近这附近,有没有谁看到过走失的小孩,和我年纪一样大的。”

小二看着唐寅言行举止大方,全然没有普通小孩的怕生与怯懦之情,不由得心里生出点喜欢,可是他确实没有听过此类消息,就不无遗憾地答道:“小的没听过这类消息,这是城门外,人烟稀少,左右的店家都相熟,没听说谁家捡了孩子。”

闻听此言,唐寅也是无奈,那小二本来已经转身要走,但是又思索了一下,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说道:“可是那一日,倒是有件怪事。”

汪直一直听着二人言语,没有做声,此时却和唐寅异口同声地问道:“是什么样的怪事。”

店小二回忆道:“那一日下了大雨,这店中客人不多,我便有时候向外边街上时不时张望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在路中间有个小孩子,就那么孤孤单单地站着,淋着雨,身边也没有大人,我正奇怪这么大的雨,为何这么小的孩子在路中间站着没人管。”

唐寅听到这里,精神倍感振奋,好像冰凉的身体突然遇到了一股暖流,整个人和整颗心突然热起来,他急急地问道:“小哥,小哥,那后来呢?”

“后来,后来,老板叫我,我一晃神,那小孩子便不见了。”

见此情景,汪直忙从口袋中拿出一锭银子,塞给店小二:“小哥,你且帮忙仔细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和这小孩子有关的线索。”

店小二本只是热心,却没想着能有银子赚,却一时又想不出有什么线索。

这时,远处有客人招呼小二上茶,那小二先将银子奉还,又安慰二人道:“我且去上茶,路上想到了我定会告知二位。”

说完这话,小二就忙不迭地去给那桌客人上茶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