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雪满京华 > 78木叶惊秋二(第2页)

78木叶惊秋二(第2页)

他在太医院向来惜字如金,这话又叫人听着有些傲气在里头。众人悻悻散去,识趣地不再多问。

刘院判回来时已过中晌。平时请一次平安脉也用不了这样长的时间,众人一炷香之前便开始躁动不安,是以他一进前堂,便有人上去问情况。

他展开脉案,又述明四诊之象。

夏季暑气炎热,易伤肺金,而长夏生湿,病入脾胃。1皇帝脾胃一直虚弱,夏日因暑热经常饮食不振,太医便尤为注意。他偶尔想吃什么新鲜的,御膳房都得先问过太医院才敢做,或是直接换作药膳加以调养。

但入了秋,值换季时节,暑热尚未完全消退,湿气渐重,皇帝病情加重是常有的事,是以常在御前的太医都有心理准备。只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彻底预防。

刘院判发现皇帝又出现相同症状时也并未多留意,仍是按照往年的路子按部就班地开了药。

只是此次去时,却猛然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陛下火气旺盛之症尚未痊愈,身热多汗,心胸气闷,我前些日子开的竹叶石膏汤,清热生津,益气和胃。2去的时候御前宫人说这两天效果不佳,甚至竟有加重之势,再一把脉脉象大变。我去检查了药渣,以及陛下这几日的饮食,并未发现有何异常。这就奇了怪了……”

刘院判将那份脉案反复琢磨,仍不得其解。众人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冯京墨眼睛盯着案上的医册,沉思半晌,脑中猛然浮现一个念头。

《得配本草》清楚记载: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川芎。

而他也明明白白告诉过太子,川芎长时间服用会耗气伤津。这可不是与刘院判的方子相冲了么。

再回想皇帝这一个月以来的脉案,脉象有变不过半月,恰因皇帝体弱,药性愈显强烈。

他知道晏朝当初瞒下蒙顶茶一事是为进一步筹划以反击对方,但并不知她竟敢直接动手动到皇帝身上!

心下惊骇尚未褪去,忽然发觉刘院判朝他看来,眉峰微隆:“辛元可是有什么看法?我看你想得入迷。”

不论其他人如何看冯京墨,刘院判对这个沉默寡言的弟子总是欣赏的。

冯京墨将头一垂,接过医案,轻道:“立夏洪脉乃其时脉,浮脉虽与其相似,但浮脉中、沉取时脉力减弱。大人医案中记陛下脉象浮而兼濡,暑湿外邪,气阴不足,乃伤暑常见脉象。3然而近些日子陛下居于西苑,不大可能伤暑,能致耗气伤津的,也未必就只有暑热。”

“你分析得极清楚,”刘院判点点头,面色渐缓,“只是饮食上我大致也检查过,并未发现什么问题。”

冯京墨站起身来,对着刘院判深深一揖:“大人,下官今日前往文华殿为太子殿下诊脉,亦诊得同样脉象,询问过殿下身边宫人,初步猜测为药物所致。太子殿下尚在调查中,是以下官不敢张扬,欲请大人做主。”

众人顿时哗然。

这不明摆着说有人下毒么,真要追究起来,可是弑君之罪,要诛九族的!

刘院判当即脸色一变,霍的立起来:“即刻随我去东宫!”

也顾不得喊随身药童,拉着他就要冲出去。身边反应过来的太医已替他拿了药箱递过去。

冯京墨挣开他的束缚,倾身拦住他:“大人稍安勿躁,此事非同小可。眼下尚未有定论,若传出去,整个太医院恐怕都……”

其余人在听得冯京墨说极可能是有人蓄意谋害时,已禁不住心慌意乱。大祸临头之际,自然第一个找的就是太医院。

“大人,咱们暂且再等等……”

刘院判强自稳住心神,摆手示意众人镇定下来,虚虚一擦额上的汗,勉力开口,语气冷硬:“今日之事,不许外传。”

说罢暗自瞥了一眼冯京墨,发觉他也面露慌色,一时心底生了些怨怼:既然知道兹事体大,还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出来,也不知你是机灵还是蠢笨。

众人齐齐应是。

太医院口风紧是出了名的,毕竟关于病患事关人命,不敢不谨慎。但其他地方就没有那么严密了,东宫染了怪病的消息通过各种“漏网之鱼”传了出去,西苑圣躬不豫一时间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至于这所谓的“怪病”,因太医没给答案,是以众说纷纭。或言太子过于操劳,或言有人蓄意下毒,或言厌胜之术,更有言东宫染嗜睡之症乃假意装演,实则懒惰成性以致积病成疾。

消息传到永安王府时,王府外正乒乒乓乓施工。永安王听得头疼,厉声训斥匠人,教换王府牌匾的事过两日待他痊愈后再办。

“一群势利的东西,这是以为本王不在了么!”

永安王一咬牙,搂了搂怀里的儿子,面容不禁温和下来,吩咐王妃:“带堂儿去后院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