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摇摇头说道:“思来想去,甚至与吏部来往过几次公文,新任李尚书特别难搞。直接打回了,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毕竟朔州监距离朔州城没有多远,而这里距离大同府城,与怀仁县城也都没有多远。原则上不准备建立新县,也说得过去。”
“我才想起这种替代的办法。”
周梦臣说道:“如此也好。”
周梦臣倒是理解新上任的李默李尚书了。李尚书上位的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虎口夺食。这个时候,他自然要镇之以静,不要让严嵩那边找出他的破绽。
在大明守旧势力是相当大。想要新设一个县,很是困难。
别的不说,据周梦臣的消息,武昌北边,有一个黄安的地方。在山区之中,距离县城很远,管理不便。一直有盗贼猖獗。所以百姓一直希望能够设县,允许百姓修城,并派官员驻守。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也符合大部分叫什么安的地方,都不太安定的说法。
但是这个行动,在黄州很多进士支持下,反反复复折腾了许多年,而今尚且没有定论。大明二百年的朝廷,内部行政体系的条条框框,早已满溢了。很多决策根本快不起来。
黄安是这样。
周梦臣一句话,想让上面批准设县,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而今这个办法就不错了。
在明清时代,在县以下的行政单位,就是里甲了。当然了,还有一个特殊的行政单位,就是厅。都是在偏远地区,距离县城比较远,又有派官员驻守的价值。于是就派一个官员驻守,有专门的衙门。
这些地方有得叫厅,有的叫别的名字,不足一是。
县令,县丞,乃至于主薄,不在一个城里办公,分驻好几个地方。也算是怪现象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都是穷乡敝土。派驻的官员根本是苦不堪言。都是在朝廷统治的薄弱环节。甚至某人被乱民杀进衙门之中也是有的。但是关于战略,又不能放弃。
这种调整说到底,是县一级的内务。六部根本不用多管,真要是管的话,那不待累死。
杨继盛担心周梦臣觉得自己办事不利,说道:“请周兄放心,这两个县丞,都是我亲自挑选的。绝对不会有问题。”
周梦臣说道:“你办事我信的过,我只是觉得以这些地方的重要性,区区一个县丞有些镇不住阵脚。”
凡是能做大生意的一定有背景。很多人连县令都不在乎,至于县丞,很多人看来,那根本就不是官。
杨继盛咬咬牙说道:“大不了,将来另寻他法?”
周梦臣说道:“什么办法?”
杨继盛说道:“迁城,将朔州衙门迁到朔州工业区,将怀仁县衙迁到这里。这一件事情,远远比设县容易的多。”
周梦臣想了想,内心之中不禁有些苦笑。
这就是大明朝。内部有太多无意义的条条框框,增加一个县级单位,牵扯到各方面条条框框。以及祖制问题。所以上面是绝对不许,而府县内部的问题,却并不是太关注。比如县里面内部迁徙衙门。乃至换城。重新修建县城。一般只要有正当理由,不需要朝廷怎么拨款,都不是太在意的。这样的事情在大明一朝,虽然不能说太多,但绝对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