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重回1986 > 271拥挤的月台雨儿胡同求订阅(第1页)

271拥挤的月台雨儿胡同求订阅(第1页)

一月二十七日,清晨六点多,北京火车站出入口处,李燕歌手上举着一个大牌子,站在人群之中等待着全家的到来。

说起来这是全家老小第一次来北京,当然这是重生后的第一次,上辈子李燕歌毕业的时候,父母特意坐火车赶来参加了毕业典礼。

只不过爷爷奶奶因为想省火车票,便没有过来,随后的几年里,李燕歌赚了点钱,想让全家人来北京一块过年,可爷爷奶奶他们老人家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坐火车太过颠簸了,加上还是想给孙子省钱,一直到去世时,二老都不曾来过祖国的心脏——北京。

如今,李燕歌有了条件,自然是再三叮嘱父母,一定要把爷爷奶奶带过来,这不仅是弥补上辈子的遗憾,更多的是想要让他们看看自己如今在北京的生活,不至于在老家还过多的挂念。

“都已经六点半了,怎么还没来?”李燕歌看了眼腕表,之前电话上说是620抵达的火车,怎么过了十分钟还没到?

正想着是不是火车晚点的时候,突然火车出口的拐角处,有四五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了出来。

火车到站了!

眼看有人出来了,两名守在出口处的车站人员,也是让开了一条路,让前来接人的群众们可以进入月台接人呢。

北京站的月台很大,分东西两面,等李燕歌手上提着个大牌子,挤开人群到了月台后,人潮涌动,乌压压的一片,到处都是人头。

马上要过年了,很多去外地打工、出差的人都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回家,一方面能多赚两天的钱,一方面也能够避开过年前两天的拥挤。

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情况下,火车站的拥挤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建国,你说儿子来了吗?”董秋华扶着奶奶的,左顾右盼的同时,也是询问身前的爱人李建国。

“肯定来了,我们不是说过六点二十到的吗?这都六点半了,肯定是到了。”李建国踮起脚尖看了看前方,乌压压的都是人头,根本找不到人。

爷爷拎紧手上的大包道:“建国啊,要不我们先出月台再说吧,这里这么多人,别等会儿遇到贼娃子,扒走了东西哦。”

“行,先出了月台再说,秋华,你带上小程。”李建国点了点头,这火车月台人来人往的,要是来了摸哥儿,那东西可就没得喽。

“知道了,走吧。”董秋华一边扶着奶奶,一边叫上程姨跟着她。

一行五人拎着行李,挤开人群朝着月台外面走去,刚走没几步,董秋华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一个高高竖起的牌子,上面写着“李建国、董秋华”两个名字,见到这个名字,她兴奋的说道:“是娃,是娃,在那边,在那边!”

李建国顺着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牌子,连忙叫上爷爷,几人大步朝着牌子竖起的方向走去。

李燕歌此时艰难的挤开人群,手上的牌子高高竖起,生怕父母看不见一样,等他好不容易挤开面前拿着两个蛇皮袋的乘客后,突然瞧见迎面走来的五人,立马激动地迎上前道:“爸妈,可算是接到你们了!”

“别说了,这火车上人多的不行,在车上就挤的很。好不容易下了火车,没想到来了月台人居然更多了。”董秋华左右看了看,颇为无奈的简单的讲了一下此行路上的不便。

“都是跟我一样来接人的。”李燕歌放下手上的牌子,上前接过爷爷手上的包,转头看向程姨,见她似乎在找什么,笑道:“程姨,芍君没来,她在家准备早饭呢。”

“好的。”程姨一听女儿没来,有点失落,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

边上的李建国夫妻俩,关注的重点却是在儿子的称呼上。

以前还叫芍君姐,现在直接改口叫芍君了。

看样子当初两人猜的事还真的成了。

想到这,夫妻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一丝欣喜与欣慰。

去年的时候,两夫妻瞧出儿子与程芍君的关系有点不对劲,明面上虽然没说出来过,但私底下夫妻俩却也是讨论了很久。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芍君这孩子不错,长的好看不讲,最重要的是知根知底,算是打小看着长大的,这要是两人以后真的走到了一起。别的不说,光家庭背景,就值得二老满意的了。

“爸妈,爷爷奶奶,程姨,走,我带你们回去,等吃了早饭,你们休息一下,下午我带你们去游故宫,这几年北京的变化可大了,好玩的地方也有不少。”

见到家人全来了,李燕歌心情很高兴,拿着两个行李箱,也是走在前面,带着家人走出了火车站后,没有在路口等公车,而是直接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雨儿胡同的四合院。

也幸好如今北京的出租车全都是黄色的面包车,载客量可以坐到七个人,挤一挤的话,坐十个人都没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