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淼依依不舍地将《樵夫》放在了桌上。
“果然话本还是要看三柳先生的,若是知道三柳先生这个月会出新话本,那我就不在江州待那么久了。江州虽然挺有意思的,但话本却不好看。”
“对了,这两个月还有什么好看的话本?”
张二对书坊内的东西了然如心,听到刘昌淼的问话后,马上就回答道:“有,有的。孙秀才上月也出了新话本,叫做《东厢记》,小的马上给您找。”
但同样卖得很好的《东厢记》,却没有在刘昌淼的手里待多久,他翻看了几页后,随手就将那本话本往桌上一扔,嫌弃道。
“又是那些东西,他也不换个别的花样。”
“算了,都包起来吧。”
张二好脾气地包了起来,对于刘昌淼的这个态度,他早就习惯了。
眼前的这位刘昌淼,是城里刘举人的小儿子,因为出手阔绰,并且说话毫不遮拦经常得罪人,所以暗地里被人取了个‘刘纨绔’的外号。今天这种丝毫不给人面子的事,放在他的身上,真是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张二包着包着,眼角余光突然扫到了架子后的一堆纸张,那是昨晚才赶出来的柳州小报,他顿时就一拍脑袋。
“哎呦,小的险些忘了一件事。”
“刘少爷,我们书坊出了个新玩意儿,上面也有话本。”
他不等刘昌淼说话,就从那堆小报里抽出了一张,然后道:“您看,这是我们东家和其他几位贵人一起印的‘柳州小报’。”
“上面也有话本!”
“真的?”
刘昌淼本来听到“柳州小报”后缩回去的手,再度伸了出来,半信半疑地接过了这张比以前要大一倍的报纸。因为不喜欢诗词歌赋,也不喜欢文绉绉的文章,以往他都是不看这份小报的,即便要看,也只是看里面的街头趣闻。
“小的哪敢骗您?”
“刘少爷您看,这篇就是您刚才看过的《樵夫》。当然了,《樵夫》您已经看过了,不稀奇,小的要说的是另外一篇。”
张二熟练地指着报纸的某个地方道:“这篇是我们掌柜新收的话本,叫做《鸠占鹊巢:真假少爷难分辨》。”
“您刚才不是嫌三柳先生的《樵夫》写得太短了嘛,这篇新话本就很长,我听掌柜的说会是《樵夫》的三倍!我们东家决定了,往后‘柳州小报’上,会把最好的那些话本都印上去,今天是第一次印。”
“刘少爷您是第一个看到的客人呢!”
“《鸠占鹊巢:真假少爷难分辨》?”刘昌淼捧着那张小报,一字一句地将超长书名读了一遍,然后再把傅文钰写的笔名念了出来。
“馒头两文一个?”
“这名字,好生古怪。”
刘昌淼吐槽道:“仿着三柳先生取名的人我见得多了,比如一柳先生、三石先生,但给自己取‘馒头两文一个’这样的名,我还是第一次见。”
“难道他穷得连馒头都吃不起了?”
“哈哈,这小的就不知道了。”张二干笑了两声,然后解释:“这是一位新人,他把话本送来的时候,小的有幸看过,绝对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毫不吝啬地夸奖,“小的觉得,这篇话本哪怕是跟三柳先生的《樵夫》相比,那也不逊色什么的。”
“我们东家说了,今天的小报免费送,不收钱。”
“刘少爷,小的给您包一份?”
“那就包起来吧。”刘昌淼随意地说道,因为不是三柳先生的话本,所以他也没有马上看的心思,让小厮接过张二打包好的一摞话本,付完钱后就回家了。
刘府在整个柳州城内,算是比较大的一个府邸了,主要原因是因为刘家乃书香门第,家资不薄,而且刘少爷的亲爹刘举人有功名在身,是知州的座上宾。
刘昌淼回到家后,先是去见了刘老太太、刘太太等人,然后再出门和一些知道他回来了的朋友们聚了一下,等太阳下山之后,才不太高兴地回来。
“少爷,厨房新做了点心,您可要再用一些?”小厮殷勤地问道。
“不吃,气都气饱了,那孙大头真是欺人太甚!以后有他的地方,我都不去了!”刘昌淼郁闷地坐下,狠狠地给自己灌了一杯水。
“把那些话本拿来。”
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沉浸在话本的世界里,对于这一点小厮们早就习惯了,话音刚落就有一摞话本呈了上来。
刘昌淼一一翻看,边看边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