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无法打败眼前的宿军,联军便开始转换想法,想转头去攻打来援的宿军。
毕竟在行军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修筑营寨,明显会好攻打一些。
只是在具体分兵数量上,三方始终商量不到一起去。
因为按照李守基的想法,面对李皓亲率的九万大军,他们最起码要保留一个优势兵力。
可要是这么一来,他们总共就十三万人马,哪有人来分兵。
他们也明白,要是一直就这么僵持,那结局就会是一定的。
于是在一番妥协后,他们选择了转攻为守,趁着夜色开始退兵。
将安梧两国兵马退往了合县、景城、蔡城,以三城互为犄角来阻挡李皓的进军脚步。
其中安国兵马较少,而且又是来求梧国帮忙的,只能是被动选择了合县,成了最靠前的一道防线。
剩下杨行健亲自领重兵驻守景城,萧溥和宁远舟则率领地方军和部分禁军驻守蔡城。
当然,他们之中也不是没有聪明人,没看出这样做的弊端。
可是安梧两国本就矛盾重重,再次又加上了引北磐人入关的事,这要不是有李皓这么一个大敌当前,只怕他们自己都先要打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两军混在一起,从而影响战力,还不如各自打各自的。
至于北磐的大军,则以骑兵优势去迎战,正向天门关赶来的另一路宿军,实现断李皓一臂的想法。
只是他们这样的打算,未免就有些太小看李皓了。
从知道他们的撤兵消息后,李皓就已经察觉出了不对,果断令锦衣卫加急传信,密令褚樊放缓脚步,准备迎战北磐大军。
在骑兵数量有限,且没能把机枪造出来的现在,李皓对于大规模的骑兵,是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可这并不意味着李皓就真怕了他们。
神机营和三千营的战力在那,只要是提前有所准备,不管是碰到谁,都不太可能吃大亏。
李皓对于褚樊要求的也就是这点,把北磐大军给拖在那里几日,等李皓攻下了合县、景城,就可以彻底把北磐人的回归之路堵死。
在中原的山川河流当中,北磐人纵使是骑兵再厉害,也是受限制的一方,这可比李皓到草原上消灭他们,要容易太多了。
合县、景城、蔡城之中,最先阻挡李皓的便是合县,也就是剧中北磐人一直受阻的地方。
可北磐人打不下来,不代表就能难为得了李皓,至于他们所谓的犄角之势,李皓就更不放在眼里了。
毕竟李皓所率兵马,在数量和质量上,可都超过了三城里面的守军。
所以干脆李皓也选择了分兵,同时开始攻打起了合县与景城,而刻意将蔡城给留了出来。
至于李皓自己,则是留在了攻打景城的队伍中,而特意把合县的兵马削弱。
李皓就是要把阳谋摆出来,看这蔡城的守军敢不敢出来威胁宿军侧翼,延缓宿军的攻势。
看他们会做何选择,是为了支援自己人来景城碰钉子,还是注重大局去合县。
李皓的阳谋也确实生效了,此时在蔡城之中,萧溥和宁远舟正是在为这事而争执。
在得知李皓的布置之后,宁远舟命六道堂再三探查,确认了事情情况,便想和萧溥商议出兵一事。
萧溥这人也是在沙场厮杀过的,深知自己驻扎蔡城的目的,对于出兵一事并无意见。
只是在出兵方向上,两人出现了矛盾,宁远舟是想要发兵合县,认为那里会是宿军的薄弱点。
可萧溥却坚持发兵景城,认为那里驻扎的都是梧国自己人,反正都是策应给宿军拖后腿,那肯定要选自己人。
尤其是萧溥还强调道:“以宿帝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来我们如此分兵的问题,所以这合县和景城的宿军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故布迷阵。”
宁远舟则是强调道:“我已经让六道堂打探过了,宿国在合县、景城外的布置确实如此,并没有问题。”
结果萧溥却是说道:“有关宿国的情报,六道堂这些年都错了不知多少,否则我们又怎会如此被动,所以你能保证这次就是对的。”
这话堵得宁远舟有些说不出话,他心里自然是相信六道堂兄弟的,可是萧溥说的也是实情。
自从李皓登基以来,六道堂就被锦衣卫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清理,情报系统大受打击,以致于确实错误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