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芷跪下对贾赦道:“臣妾替前朝嫔妃们谢过新君。”
然后才起身,与张修对视一眼,自去处理了。
后宫里真正过得如意的女子有几个呢?得了这个消息,许多女子都不哭了。
金銮殿里继续处理政事。
这次政变伤亡并不大,有许多人才都可以沿用。譬如丞相、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大理寺卿等等官职都不用撤换。
所以哪怕经历了一次政变,社会运转并未完全混乱。
数日之后,等谭奇胜领兵入京的时候,甚至京城局势都平复了。至于贾琏到京城时,新的朝廷已经开始正常运转。
改朝换代,百废待兴,第一件事是防止邻国趁机犯边,现在司徒家还有两个藩王要削藩,另有西海沿子的兵权要收回。
至于其他省份,各地总督见大势所趋,并未与新朝廷抗衡。
另外便是开恩科择贤才。
关于这件事,贾赦做了一件极大的,震惊朝野的改革。连苏丞相、宋尚书等刚直不阿的人都被震惊了一把。
倒不是说贾赦做了多么错得离谱的决定,只是让习惯三纲五常的人觉得毁三观。这次开恩科,不论男女,皆可报考。
这个社会受过教育的人很少的,受过教育的女子更少。但但凡书香门第,实际上也是精心教养过女子的,只是这些女子们鲜少将心思放在仕途经济上,主要学些琴棋书画,提高自己的涵养。
现在朝会依然是在金銮殿,但是贾赦并未坐高高在上的龙椅,朝臣们不用跪下山呼万岁,而是参考会议室和礼堂的布置。小朝会的时候众人围着大会议桌议事,大朝会的时候便是按礼堂一般,贾赦与六部尚书、苏丞相等人坐主席台,百官成排坐下面。
今日之事小朝会,议起开恩科的事,苏丞相道:“皇上此举自然有自己的道理,但只怕民间觉得有伤风化,并不认可。”
贾赦早就想过这个,甚至现实世界里,民国有些女子还因可以放小脚、自由恋爱,而觉得有伤风化,竟是自杀卫道的呢。
但是人总是知道好歹的,好的政策因损害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会受到极大的反对。但是社会总要进步,有些事总要人去做。
打破垄断,社会才能进步,第一步需要打破的便是对知识的垄断。
贾赦道:“老师觉得世上有女子才华不下男儿,能入三甲的么?”
苏丞相道:“自是有的。”
贾赦又道:“既如此,为何地方上一清官难求,又不给这些有才学之人机会呢?无论男女,只要能经世之学,造福百姓,皆可为官。同样的,若是有人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皆受刑罚。老师常教育学生以百姓为重。让更多有学之事为官,正是替百姓办实事。圣人言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难道这里面的‘人’不含女子么?”
说实话,若是以天下为公的角度,苏丞相反驳不了贾赦。然而苏丞相依旧有几分担心:“千百年来,自古如此。”
贾赦道:“则天女帝尚且能治理天下呢,什么自古如此。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我说但凡有志气的男子都不会畏惧与女子竞争。这样吧,开恩科的诏书发布事,加上一条,若是有那个读书人不服,便是位列三甲,也不得入朝为官。男人一向自诩心胸宽广,若是连女子都容不下,我也不信他们真能为百姓谋福祉。”
读书只为了治国安民的圣人自然是有,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经将读书人的这等心思说透了。
古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规则之所以能成为整个社会遵守的规则。是因为读书人抱团排挤竞争对手,而且伤害不到自身利益。若是给这些抱团的人打上一个‘心胸狭隘不配为官’的标签,让他们十年寒窗付诸东流,这些读书人没几个敢于为了所谓维护的‘纲常’自毁前程的。
人性,不过如此。
这条关于科举的改革就这么定了下来,而且一年一年的传下去。但是如此并不够,贾赦需要的进行的改革还有很多。这是架空世界,但是头顶这片天、脚下这块地和华夏是重合的。若是要避免这里的人民受历史上那些苦,便需要主动改变。
刚开始,或许有很多阻力。但是当文武百官看到天下一天天变得越来越好时,终会承认贾赦另有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