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新顺1730 > 第112章 绝缨(第2页)

第112章 绝缨(第2页)

不管是反对的还是支持的,此时都只能出面和皇帝打配合,把这件事压住。

皇帝是铁了心要办这四件事,再不同意,皇帝就只能分化瓦解搞大案了。

真要搞出个大顺的乌台诗案,那就是有资格参与廷议的朝臣都不想看到的景象了。

条件已经开出,而且是廷议中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妥协后的共识:此时不揭烂伤疤,日后再提。

这个共识已经不只是皇帝和所谓的一股绳的文臣,而是各个不同小集团之间的共识。

谁越了界,其余团体就会猛而攻之。

互相制衡,互相提醒。

也算是皇帝提前点醒了一下还在明末梦中没醒来的诸臣:时代变了。以前怕士绅当汉奸,现在不用怕了。

变革肯定是要变的,支持变革的抓紧时间造势、讨论变革的具体条目;反对变革的,也请抓紧时间造势,讨论反对变革的大义。

今日和稀泥风平浪静,不过是为日后私下里的翻江覆海做个体面的掩盖。还不是时候罢了。

朝会到了这里,皇帝便不再提关于那封奏疏的任何事,而是终于问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比如出使罗刹的使节团该派谁去。

比如朝鲜内乱问题该怎么解决。

比如改四夷馆为翻译馆,各部已经挑选一些年轻的干吏送来。

这些平日里会争论是否“合于义”的实际问题,这时候再也没有了“义”的争论,而是一个个勤勉认真地讨论起了细节。

那封奏疏似乎彻底被人遗忘了。

又似乎从未出现过、存在过。

今天这场朝会简直是李淦从北疆归来后开的最顺心的一场朝会,屁话没有,众臣都凸显了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

朝会散后,翼国公刘盛被留下来,皇帝单独召见。

顺便一起吃饭。

不同的身份等级,与皇帝一起吃饭的感觉完全不同。刘盛还不至于捧着个碗小心翼翼,但吃起来也还是少了几分滋味。

“上一次刘守常搞出了热气球,朕应该比你先知道吧?”

刘盛回道:“是。不只是上次一陛下比臣先-->>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