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翼最早是拍广告出道的。
因为家境普通,他读大学时常去兼职,因颜值出众,在咖啡店被广告导演一眼相中,意外走红。
看出这一行来钱快,迫切渴望有能力养家的徐成翼休学踏入了娱乐圈。
可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也没有人脉,签的经纪公司一般,合同条款也极为苛刻,一签就是十年,分成更是低得离谱。
公司想推他往演艺圈走,又没有好资源,只能让他演一些边边角角的角色,无论角色讨不讨喜、立不立得住,只要片酬合适就让他上。
谁料徐成翼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很争气,在某部年代剧里饰演一个男四番的风流浪荡公子哥,人设戳中了大众审美,直接爆红。
经纪公司趁热打铁,又帮他接了一部民国剧里的男二,同样是风流多情的少帅人设,打算将矜贵倜傥的公子哥人设焊死在他身上。也让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奖项——最佳男配。
但徐成翼自己知道,他并不是什么公子哥,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次采访自爆出身后,经纪人气得不行,没想到大众却反而因此认可了他的演技,爱上了他的真性情。
因祸得福,他更红了。与此同时,学校的休学申请也到了最终年限,再不回去上学,学校将不会继续给他保留学籍。
徐成翼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吃青春饭的,不想放弃学业,但经纪公司也不想放弃一棵正当红的摇钱树。
几番拉扯,徐成翼最终只能一边按公司要求连轴转地跑行程,一边废寝忘食地自学,哪怕不吃不睡也要提前结束行程回学校参加考试,磕磕绊绊终于拿到了毕业证。
但这一切,成为了压垮他身体的第一步。
胃痛、失眠成为困扰他常客,更别提因为不规范、不安全的拍摄手段造成的伤病,加上他演戏一直靠自己体会摸索,偶尔也会被角色的情绪困扰,出戏慢,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他以为自己完成了学业可以稍微喘一口气,打算抽出一点时间系统学习表演,经纪公司却不这么想。他们指望着这棵千载难逢的“好苗子”尽快帮他们圈钱,打磨演技什么的,都可以以后有空(不红)了再说。
偏偏这个时候,徐成翼的父亲患了重病,需要高昂的手术费和医药费。
说出去恐怕外人都不会相信,一个当红小生会因为父亲的病情突然捉襟见肘。
可他这些拿到的分成本来就少,因为给父母买了房子,手头刚好没有太多积蓄。
他向经纪公司提出借钱,没有半点人情味的吸血虫却趁机提出要求,要他接一部他拒了很多次的片子。
那个时候徐成翼意识到,当断则断,不必指望在这个火坑熬出头。
这时,他的第二个东家向他抛出橄榄枝,同意替他付违约金和父亲的医药费,条件是要他签对赌协议,三年之内替公司赚够3个亿。
如果成功,这3个亿公司和他六四分,往后的经纪约分成也可以改成他七公司三;如果失败,除了每月的基本工资,这三年赚的钱他一分拿不到,还要偿还公司垫付的违约金和医药费。
他知道这不过是另一个火坑,但至少新东家是老牌经纪公司,资源更优渥,选片的眼光也更靠谱,不会让他去演卖肉洗钱的烂片。
事实也是如此,在徐成翼父亲做手术期间,新东家没有给他安排行程,而是同意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系统地学表演。
三个月后,徐成翼试镜上了一部电影的男主角。
一个南方小镇上的年轻民警,为了追寻一桩谋杀案的真相,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查清以死自证的嫌疑人是否无辜,他深入案发的山村四处调查。
却又因为只会纸上谈兵的
破案理论,过于年轻的年纪,过于帅气的外表,压根不被老民警和村民信任,遇到了不少阻碍。
为了让演员更入戏,导演当时要求大家借住在村民家里,熟悉当地的生活。
徐成翼借住的那家环境还不错,是前两年新建的自建房,听说家里大人都在外面做生意,只有一个刚中考完的十五岁少年,一位淳朴和蔼的奶奶。
那年徐成翼二十六岁,胃病和失眠的症状已经很严重了。这家奶奶却会每天给他煲汤,给他加菜,让少年准时送到片场给他。
剧组吃饭确实是就近在村民家里解决,但每天有生活制片安排,没有谁有徐成翼这样的待遇。
他一开始婉拒,少年却说:“奶奶说你们给的钱很多,包饭的。”
少年模样很清秀,还没完全长开,可能因为刚过变声期,声音介于少年与成年人之间,似乎不太喜欢被别人听到这样的声音,说话的声音很小。
见徐成翼不吭声,少年皱了皱眉头:“奶奶做了很多,你不吃就浪费了。”
徐成翼只得接过那个崭新的、特意为他买的保温桶,道了声谢。
后来徐成翼又拒绝过几次,表示自己不想搞特殊。少年听进去了,平时都把汤留着等他收工回去喝,只有偶尔碰上他拍夜戏,少年才会送到片场来。
有时候是汤,有时候是五谷粥,而且每次都会有新的理由。
“奶奶说谢谢你帮我们家修灯泡。”——可他只是随手帮忙拧了下。
“奶奶说谢谢你教我英语。”——可他只是听少年晨读实在太不标准才纠正了一下。
“奶奶说今天你沾了我的光,杀这只鸡是要给我补身体的,只能分你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