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不好意啊,一群艺术家都像等着自己开讲座一样,饶是陈老师心理素质好,也有些小小的羞耻感啊。
一行人进了屋子后,院子里又来好几拨人,都是来看展的,艺术圈的人占据大多数,还有很多美院的学生也闻讯赶过来了。
陈立安在美院的学生中非常有名,无论是之前的摄影展,还是在威尼斯获奖作品都备受大学生们的推崇。
毕竟和老一辈的东西不一样,年轻更加喜欢。
这次听说陈立安又搞了装置艺术,有时间都跑过来了。
很多人在院子里被震了一会后,就凑到正午的门口听陈立安和一群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们聊艺术。
屋子里挤是挤不进去了,只能站在外面听,虽然院子里风不小,但是挤在一起还是挺暖和的。
将近百十来号人挤在屋檐下,在门边窗边认真的听着里面的谈话,格外的安静投入。
屋里的陈立安看到这幅场景,立马站起来把窗户都打开,想让他们听的清楚一些,坐回去之后说话的声音也放大不少。
这样的画面让人群中的几位记者极为震撼,总有一种在看民国老电影的感觉,陈立安这是要成大师的前奏啊。
奶奶的,怎么有种见证历史的感觉,几位记者此时都感觉体内的血液沸腾了,拿着相机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胶卷像是不要钱一样咔嚓咔嚓的拍着。
大众电影的那个记者没想拍那么多照片,他今天过来就是为了采访陈立安的,之前一直找不到他,这次听说他在这里办艺术展才专门跑过来的。
大众文艺的记者此时胶卷都用完了,跑过来朝他伸手说道:“兄弟借两卷胶卷给我呗,回头回去就还你。”
“你们这么激动干嘛?”大众电影的记者有些奇怪自己的这些同行们怎么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大众文艺的记者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说自己在记录大师的成长?总感觉有点夸大了,就说道:“你不懂,你把胶卷给我再说。”
大众电影记者:“。”你清高你了不起,就你懂!有本事别问我借胶卷啊!
在工作室外面的胡同里,霍剑起和宁婧他们一边朝着工作室这边走,一边聊着天,都在讨论这两天的票房节节升高。
霍剑起有些神采飞扬地感觉,略带得意对宁婧说道:“待会我要是告诉立安现在票房已经快六百万了,他肯定能吓一跳。”
宁婧笑了一下,心里却感觉陈立安压根不会在乎什么票房。
跟着一起来凑热闹的金俏俏和王千缘却附和道:“哈哈,估计他会很吃惊。”
几人说说笑笑来到工作室门口,看着院子里挤满了人,而且一个个都安静的像是在听课一样,全都傻眼了。
霍剑起转头看向宁婧有些发懵地说道:“我们没走错吧?”
“没走错。”宁婧指了一下门口铜牌上陈立安的名字,然后侧耳听了一下,确认道:“里面是陈立安的声音。”
确认自己没走错后,霍剑起有些惊诧地看向院子里挤满的人群,忍不住拉住一个忙着拍照的记者问道:“你好,麻烦问一下,这是在干嘛?不是看展吗?”
记者回头看了一眼,认出了宁婧,然后解释道:“都在听陈大老师和几个知名艺术家讨论艺术呢。”
说完,这个记者又往院子里挤,手里的相机举过头顶咔咔的按着快门,脑子里还在想今天的事情写成文章应该取什么名字比较好。
陈立安的作品叫《浪潮系列-红》,是不是可以叫95艺术浪潮呢?
今天的这场聚会会不会掀起新的艺术浪潮,这么多的艺术家在一起会不会碰撞出新的艺术思潮?
会不会和十年前的85艺术新潮一样?
院子里的记者此时作为旁观者,都想到了这个可能,内心激动的同时也在感到害怕,害怕这次会和十年前一样。
同样作为旁观者的霍剑起他们并没有想的那么多,只是站在门口看着人满为患的院子,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刚刚那个记者是想说大师吧?没我没听错吧?
霍剑起和宁婧等人对视了一眼,都确认自己刚刚没听错,顿时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陈立安在艺术圈这么牛粗俗之语在这种场合太不合适了,应该说陈老师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