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芸妮跟厉清泽在林子里腻歪了会儿,俩人慢悠悠地比肩往农场里走。
厉清泽低笑着将从田场长那得知的消息,跟她说了:
“刚来的王可琪也想效仿你的法子,圈山头,从外面调入专家和知青们,开办规模更大的养殖场。”
“不过呢,田场长拿出咱们跟场里签订的合同,给常副场长看了,当场人脸都变绿了,还真以为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
提起这个,方芸妮看向他,忍不住笑着问道:
“清泽哥对钱票真不看重吗?当初你毫不犹豫地拿出那么多的肉票和积蓄,万一我养殖场没开起来,岂不是都打了水漂?”
这个年代创业可没有银行贷款一说,农场给一半的补贴,而她身上的四千块加上三千六百斤的肉票,距离养殖场开办起来还有一段距离。
厉清泽拿出他往年狩猎的肉票来,不多不少,价值跟她的一样。
方芸妮并没有扭捏,直接给他写了个私人协议。
农场的经营模式很民主,像是个人创办的大型产业,虽然刚开始需要个人平摊一半的钱,来承担风险,也算是提高了创业门槛儿。
但是产业一旦开办起来并且有了盈利,那么个人投入的钱被双倍返还,而且往后也将享受十年百分之一的盈利提成,作为嘉奖!
方芸妮给厉清泽两个选择,一个是他作为债主,贷款给她,按时间算利息;第二个则是俩人共同承担风险,到时候盈利也均分。
厉清泽衡量了许多情况,知道这个养殖场绝对能办起来,所以选择了第一种。
让方芸妮自个儿享受胜利的果实。
厉清泽笑着道:
“自古以来盈利和风险并存,我赚取的肉票和钱都没处花,拿来投资给你,还能继续获利,傻子才拒绝呢。”
方芸妮抿着唇笑,反正以后俩人是一家人,谁赚钱不一样?
正好吃十年养殖场的盈利,他们就该返城了。
“你说王可琪他们能开办起来吗?”
她虽然如此问,但是内心已经有了答案。
有些人活得是一张脸皮,哪怕付出很大的代价、明知会撞到南墙,也会尝试一番的。
厉清泽点点头,“会,而且他们注定不会成功。”
方芸妮挑眉,好奇地问道:
“为什么啊?清泽哥未免太笃定了吧?”
厉清泽笑着说:
“不论是王可琪还是常副场长,他们都是说出去的话,哪怕打肿脸充胖子,想方设法也得达成。”
“所以,我说他们肯定要开养殖场!”
“不过呢,我前两个月全国各地寻找专家,和干活实诚、品性不错的知青,费了不少功夫,当然对剩下的人有个大体了解。”
“只能说专家中的尖子被咱们掐来了,剩下的都是半瓶子醋乱晃荡的。”
“这样的人最要命,说不懂吧,他们还真懂,可说懂吧,他们还懂得不够彻底,脾气却很大。”
“养殖业容不得含糊,再者剩下一部分瞧着干活不错的知青,可不是安分的主。”
“若他们真要办起来,往后咱们农场要热闹了,等养殖场失败后,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又能让人头疼。”
方芸妮轻笑着说:“到时候这些人受到了打击,也认识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经历过困境后,我们养殖场扩大规模的时候,再将他们接手过来,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