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高坐于龙椅之上,身姿看似挺拔如松。
可那微微蹙起的眉头与游离的目光,却泄露了他今日的心不在焉。
他的心思全然被即将开场的家宴牵扯着,恨不得即刻长出双翼,直飞长寿宫。
然而,殿下的大臣们却仿若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整齐划一地陷入了一种“上奏狂热”。
只见礼部尚书刘大人率先迈着小步,急急忙忙地走到大殿中央,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奏折。
恭敬地跪地,他声音洪亮地启奏道:“皇上,今岁各地贡生云集京城。
参加科举,人才济济,然贡院考场设施历经多年风雨,多有破损。
臣恳请拨款修缮,以利科考之公正顺利,显我大清重学之风范。”
说罢,磕头行礼,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乾隆微微坐直身子,目光扫向刘大人,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沉稳而果决,快速回应道:“刘爱卿所奏,关乎国之选才大事,准奏。
着户部即刻拨银三万两,务必督造修缮,不可延误,需保贡院焕然一新,为学子营造良境。”
话音刚落,户部侍郎王大人面露焦急,抢步上前,同样跪地叩首,“皇上,臣有本要奏。
近日黄河水患又现端倪,下游数县百姓受灾严重,流离失所,急需赈济。
臣已核算,初步需银二十万两,然户部现银吃紧,还望皇上圣裁,筹措资金,救百姓于水火。”
乾隆眉头轻皱,心中暗忖这诸事繁杂,却也片刻不敢耽搁,当即颁旨,“黄河水患,关乎民生,刻不容缓。
着内务府先从内帑拨银十万两,余下由户部会同各地督抚。
在地方富绅、商户间筹措,务必专款专用,速将赈济物资发往灾区,安顿百姓。”
这边刚安排妥当,兵部尚书赵大人又跨前一步,双手抱拳,行礼后朗声道:“皇上,边疆哨卡传来急报,有小股外敌近日频繁骚扰。
虽未酿成大祸,但将士们日夜坚守,军备损耗极大,恳请皇上增拨粮草与兵器,以固边防。”
乾隆目光冷峻,凝视下方,坚定有力地说道:“边疆安危,系于国本。
准兵部所请,着军机处协调户部、工部。
在半月内筹备齐所需粮草、精良兵器,速运边疆,传令诸将,务必保我大清疆土,严惩来犯之敌。
大臣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奏事如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乾隆虽满心焦灼,恨不得立刻逃离这朝堂,奔赴家宴,但身为帝王的职责与担当。
让他只能强打精神,凭借着多年练就的果敢与睿智,以最快的速度一一甄别、定夺,处理着这如山般堆积的政务。
终于,在午膳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这场漫长的“政务马拉松”接近尾声。
小路子那尖细悠长的“退朝”声刚在殿内回荡完毕。
乾隆仿若被松开缰绳的骏马,瞬间从龙椅上弹起,脚步匆匆,带着一股劲风,向着殿外的龙辇大步而去。
可就在乾隆的脚踏上龙辇踏板的那一瞬间。
他仿若被一道闪电击中,身形猛地一顿,眼中闪过一抹凌厉之光,随即低声喝道:“玄墨!”
声音虽不高亢,却仿若裹挟着无尽的威严,在空气中震荡。
:()还珠之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