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 完结(第3页)

完结(第3页)

“这二十多年来,从辽东到司隶,从凉州到并州,从雒阳到固原——大大小小的仗,我也打了上百场了。我有一种想法——不,我有一种直觉——袁绍不会走武安一线,他一定会走太行山脉!”

阿备骤然提高了音量,夜色中的双目比天上的星辰更加明亮。深夜的凉风从背后吹来,高高扬起了他赤色的披风,更衬得他如山岳般傲然屹立。

“这是一场豪赌。”阿备的声音如同金石,深深地叩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诸位,可敢随我而来?”

【作者有话说】

注1:某毛姓诗人的句子。

注2:作者虚构的地名。

第142章兴复汉室

阿备运用“围三缺一”的战法,故意做出包围圈未成型的假象,对着袁绍的南线队伍放出了一个缺口,让他们可以沿着太行山脉撤退。

袁绍那边毫无察觉,果然沿着太行山脉进行了撤退。

得到这个消息后,阿备等人都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他们赌赢了!

随后,阿备立刻调出之前在太行山脉中设下的埋伏,对着袁绍退兵围追堵截,最终成功地将其困在了石丘。

石丘不是什么大城市,只是太行山脚下一个小山头下的一个小村庄。袁绍几万大军挤在这么一块小小的地方,前路、后路全被围住,补给粮草全被截断。要路没路、要粮没粮,就连村里头的那口老井也时断时续。

阿备深知困兽之斗的危险,面对袁绍的数万大军,他围而不攻,每天只让人喊话招降。偶尔袁绍组织人手想要突围,阿备在将起打回去之后也不追击,只继续在不近不远的地方继续围困。

很快,数万大军便失去了斗志、精神崩溃,不时有人逃跑投降。甚至有几十人、上百人成建制地归降。阿备毫无芥蒂,照单全收。

袁绍的儿子袁潭、袁熙、袁尚听闻父亲被困,都各自带领兵马前来救援。但他们手中的兵马弱、身上的经验少,身边又没有大将襄助,很快就被关羽、张飞等人给打退了回去。

如此一个月后,阿备下令对石丘发起了最后总攻。

早已疲惫不堪的袁绍在惊慌中被亲卫扶上马匹,护送着向北逃去。可阿备既然筹划了总攻,又哪里能让他这样轻易跑掉?于是袁绍举目四望,只见到处是写着“刘”、“关”、“张”、“赵”的大旗,层层叠叠,如同催命的恶鬼一般,根本无处可逃!

慌乱之下,袁绍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开始往南逃跑。他逃着逃着,忽然见前方有一支运送粮草的队伍,顿时大喜过望,想要冲过去劫粮夺马。

可他刚冲到一半,一阵弩箭便如同暴雨般迎面射来。其中一支箭准确地射中了他的胸膛,并且将他的心脏直接射了个对穿。

在惊愕之中,袁绍跌下马去。天旋地转之时,他似乎隐约看见运粮队那边竖着大旗,上面用标准的隶书写着“诸葛”两个字。

诸葛?这世间何曾有姓诸葛的大将?

没想到,我袁本初竟然死在如此无名之辈的手中!

袁绍不甘,但很快便没了气息。

一代枭雄袁绍,便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

解决了袁绍这股敌方残兵后,原本有些骚动的运粮队很快平静了下来。一位青年骑马走到骚动处,询问刚才发生了何时。

青年虽然刚及弱冠,但整个运粮队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官职高低,都对他极为尊敬。

此人正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指挥着众人射弩的小队长将情况一一报告,又兴奋地举着弓弩道:“军师,你做的这个连弩真好用!没比普通的弩箭多用多少力气,威力却大上好几倍!刚刚那群残兵还没靠近我们,就全都被射死了!”

诸葛亮谦虚一笑,又询问了几个细节,便嘱咐道:“割下那些残兵的首级,带回去领功吧,动作快一点。咱们要尽快将这些粮草送到石丘,不能耽误了卫将军的大事。”

“是!”

于是半天之后,当阿备在诸葛亮的运粮队里见到袁绍的头颅后,直接惊讶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而当他听闻了事情的经过后,更是仿佛看见摇着锦鲤尾巴的刘先主一蹦一跳地跑到诸葛亮的身边,各种赐福增益上BUFF。

好吧。

阿备砸砸嘴,无奈又好笑。总归是在保佑自家人,肥水没流外人田就行!

总而言之,还是要在心中祈祷一声:备门!

这一仗,袁绍死在诸葛连弩之下,许攸、淳于琼等一众文臣武将战死,张郃、高览等投降归顺。刘备方大获全胜!

休整了十日后,刘备大军挟着大胜之势,一路攻城拔寨,向着冀州的治所邺城挺近。

而就在如此危机的时刻,袁氏集团那边在干什么呢?

答:在争权夺利!

袁绍一死,靠着他的个人威望压下的继承者之争立刻浮上了水面。袁潭、袁尚直接翻脸,各自带着兵马打成一团。至于那个间接害死了自己父亲的刘备?他们不但不出兵攻打,反而竭力拉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