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大乱、天子崩逝之后,刘虞身为汉室宗亲,也想要扶大厦于将倾。他所选择的,是荀彧的路子——先选择一名能打的诸侯进行扶持,再择一位刘氏苗裔捧上帝位,奉天子而讨不臣。
只可惜,原本挺能打的公孙瓒不知道为什么一出幽州就实力滑坡,几乎就没有再打过一场胜仗。
“辅公孙,奉天子”的路数行不通了之后,刘虞立刻改变了策略。他此次给公孙瓒写信,正式要将这新旧策略之间的第一环给扣上。
刘虞的信写得很诚恳直接,开头第一句就说自己不善攻伐,虽然带兵来救援,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按照现在这样的情况发展,你公孙瓒注定败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吾思来想去,唯有一个办法可救伯珪性命。”刘虞写道,“只是,不知伯珪狠不狠得下心来?”
【作者有话说】
第139章不能忘记的女性
公孙瓒心头一跳,赶紧低头接着看信件,只见上面写着“归顺刘玄德”五个大字。
公孙瓒放下帛书,心中大叹。
他当然知道归顺刘备是他当下最好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求生之路。
可是,他与刘备相识近二十年,刘备在他眼里一直都是小弟、朋友的角色——在卢植处求学时,他是带着刘备声色犬马的大哥;在攻伐鲜卑的时候,他是独领一军和刘备地位相当的将领;在雒阳乱局后,他是和刘备联盟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
如今,他这个当大哥的不仅要向曾经的小弟求救,甚至还归顺成为后者的部下。这让他打从心底里接受不了。
公孙瓒的这种心态也不能说是错误,只是一种普通人常见的普通心态。
就像很多人看见哪个外国人成为了世界首富并不会难过,只会崇拜,而要是知道自己的亲戚朋友突然发了大财却很容易心态崩塌。
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成为世界首富的外国人距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而亲戚朋友却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近,是自己生活的定位“锚”。
人们天然觉得,自己的财富地位应该跟亲戚朋友的财富地位相当,如果有谁突然升官发财了,而自己却原地踏步,就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错误,自己的财富地位遭到了损失。
于是,这种心态就铸就了那句经典名言“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公孙瓒如今就是这种典型心态。他固然依旧和刘备保持着深刻的友谊,如果刘备此时受困,他也很愿意出力帮忙;但面对归顺刘备的选项,他却始终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
这时,公孙瓒的妻子侯夫人送来了热茶饭,公孙瓒赶紧将帛书塞进衣袖里。外界焦灼的战事,他始终瞒着侯夫人的,就怕她忧心。
侯夫人一边伺候公孙瓒用茶饭,一边与他谈笑。忽然,侯夫人瞥见公孙瓒衣袖中露出的帛书一角,笑道:“背着我藏了什么好东西呢?”公孙瓒躲闪不及,一下子被侯夫人抽去了帛书。
侯夫人也读诗书也识字,一目十行地看完了帛书,不由地叹道:“原来,外面的战事已经兵败至此了吗?”
公孙瓒忙拉住侯夫人的手,柔声安慰道:“夫人放心,瓒很快就能将那袁本初赶出幽州!”
长着大胡子的猛将刻意放轻了声线,眼神中满是水一样的柔情。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侯夫人,仿佛在对待一尊易碎的琉璃。
公孙瓒越是这样,侯夫人便越是明白处境的艰难。但她并没有立刻戳破公孙瓒善意的谎言,只是用自己的柔荑轻轻覆住公孙瓒满是老茧的手,柔声道:“夫君想要听听妾的想法吗?”
公孙瓒道:“夫人请讲?”
侯夫人道:“自高祖斩白蛇,大汉浩浩汤汤已有四百年。中间虽有王莽篡汉,但更有光武中兴。由此可知,刘氏天子,是身有天命的。
光熹初年,天子被袁绍所戮。天下人无不为他哀痛流泪。袁氏由此成为了全天下的敌人。而刘氏再为天子,同时成为了天下人心中所向。
如今天下的刘氏诸侯,唯有刘玄德心有大志,手段过人。他如今还没有成为第一流的诸侯,只是因为他辽东的旧地盘与他新打下来的并州、司隶等地还没有连成一片。
而这块关键之地,正在夫君你的手上。”
公孙瓒:“……。”
侯夫人道:“若夫君的地盘被袁绍所夺,那么袁氏便有了成为天子的机会;若夫君的地盘归给了刘玄德,那么刘玄德便能再续大汉国祚。
天下大势,只在夫君的一念之间。
我与府君本是幽州的一对普通夫妻,性命不足为惜。只是这身后之名,到底是国贼还是名臣,还请夫君细细思量决断。”
身后之名,到底是国贼还是名臣?
侯夫人这一番话,如一道月光穿破了公孙瓒头脑中的迷雾,令他恍然大悟。
的确,和史书上的千古名声比起来,他的脸面甚至是性命都不值一提。若是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导致袁绍夺得了地盘,自己背负千古骂名,那可是亏大了!
公孙瓒当即拥住侯夫人,喜道:“我有夫人,实在三生有幸。”随后立即修书给刘虞,表示自己愿意归顺。刘虞则在公孙瓒与刘备之间牵线搭桥。
很快,刘备正式接受了公孙瓒和刘虞的归顺,出兵把袁绍的势力赶出了幽州。
光熹五年(195年,注1),刘备终于将凉州、司隶、并州、幽州连成了一片,和坐拥冀州、青州的袁绍开始了长年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