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在天空中猛然搅动,将五彩的朝霞掀起了波浪。清脆的鸟鸣从山林中骤然响起,如同高亢的歌声般穿云破雾。成群结队的飞鸟从密林中升腾而起,呼啦啦地飞过在山顶上伫立着的两人。
那一刻,天地间的一切都生动了起来,仿佛是某位看不见的神明为少年的誓言做出了见证。
一个时辰后,阿备和糜芳一前一后地走下了山坡。刘德然等人早已整理好了行装,等待着两人。
营地里的气氛依旧微妙的安静,但这一次糜芳主动开口向其他几人问好,还一一恭敬地行礼——这可是从前赌气的小少爷从未做过的事情。刘德然等人在欣慰地接纳之余,也忍不住向刘备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阿备便将山顶上发生的事情简要地说了一通。众人听了,都在心中赞叹不已。
一番整理之后,一行人再次跨上马朝前进发。
今天,他们将离开徐州,进入青州地界。经过一天的骑行之后,他们就能到达青州北海国高密县。
阿备此行的目标,便是居住在高密县的师叔、卢植的师兄、汉末经学大家、融合今古经学独创“郑学”的一代宗师——郑玄,郑康成。
【作者有话说】
注:本章中粮食的重量都是汉斤。之后,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文中出现的度量单位都是汉代的。
第40章刺客行业很繁荣
在东汉,凡是想要在文官系统内任职升迁的人,必须得有《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五部儒家经典的学术背景。又因为这五部经书的权威解释权被一些大家族把控着,所以想要当官的人必须拜入这些大家族、大经学家的门下,才能成为正式的经学传人,拿到进入东汉官僚体系的入场券。
用现代社会的话来讲,当时的东汉政府只招收六个指定大学的学生做公务员。你要是这五个大学的毕业生,你就是吊车尾的,也能在东汉政府里混个小科员衣食无忧。你要不是这五个大学的毕业生,你就是读到博士,也进不了东汉政府,始终是被人看不上的“山野之人”。
一般来说,一个大家族能掌握一部经典的解释权就已经很难得了。但在东汉末年,学术圈出了一位叫马融的狠人,一抬手就将五部经典全部注释了一遍,成为了知名的海内通儒。
而刘备的老师卢植,正是这位马融马大师的徒弟。
也就是说,草根出生的刘先主正是因为有了马融徒孙这么一重身份,之后才能在东汉末年的士族圈子里有了一席之地,之后无论是如何飘零也总能扒拉出点师兄师弟的关系混温饱,从而找到翻盘的机会。
比如袁隗是马融的女婿,袁绍是袁隗的侄子也就是马融的徒孙,刘先主和袁绍之间可以论个师兄弟,所以刘先主去找袁绍混饭吃的时候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在现代社会的时候,阿备就对这个科普印象深刻。来到平行时空的东汉之后,他也努力践行这一准则,努力抱紧“马融——卢植”这个学术团体的大腿。
这一次从徐州东海郡到幽州玄菟郡,阿备原本可以直接从兖州泰山郡借道进入冀州,路程可以短很多。
但他却偏偏选择绕道而行,先去一趟青州北海国,再途径青州的齐、乐安郡最后再进入冀州。为的就是去卢植的师兄、马融的另一个著名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海内通儒郑玄那里刷刷存在感、拉拉关系。
反正刷存在感、拉关系这种事又花不了多少钱,至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但就是因为这点微不足道的时间、精力的付出,在以后的某个时刻能获得某个关键性的帮助,那可就赚大发了!
阿备等人策马赶到郑玄的老家,青州北海国高密县。结果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郑玄并没在老家,家里的宅院都破败了许多。
几人正在犯愁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走上前来,主动打了招呼:“敢问,你们是在找郑康成郑公吗?”
来人是一个年约弱冠的青年,长得仪表堂堂,头上顶着小冠,腰间配着美玉,看上去十分儒雅。
“正是。”见来人似乎也是位读书人,而且好像还是个知情人,阿备没有隐瞒,直接和盘托出,“在下刘备,字玄德,师从涿郡卢子干。如今正要前往幽州玄菟郡,听说郑师叔在家乡治学,特来拜访。”
为了佐证自己话语的可信度,阿备还将早已准备好的名刺拿了出来。
那位年轻人仔细查看了名刺,忙笑道:“原来如此,失敬。在下孙乾,字公祐。北海郡郑康成正是家师。”
阿备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碰见了老熟人!
在央视版《三国演义》里,孙乾是刘先主早期创业团队的重要人员,在许多关键剧情点上都有他的出场。比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就是孙乾最先遇到了关羽,并随着他一路找到了张飞和刘备。再比如刘备娶孙尚香时,刘备这边出的媒人就是孙乾。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演义里,孙乾一路跟着刘先主摸爬滚打,几次经历低谷依旧不离不弃,是个在忠诚度和能力值上都没问题的好伙伴!
原本,阿备这次去拜访郑玄,只是想混个脸熟。如今见到了孙乾,薅羊毛的心便蠢蠢欲动起来,就想把这一表人才的帅小伙早点拉入自己的创业团队!
“原来是孙师兄!失敬!”阿备脸上带笑,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孙乾赶紧伸手去扶,赧然道:“府君年仅十六便已经是一郡太守,乾已过弱冠却还是一个没有名声的白身,怎敢受府君如此大礼?”
阿备摇了摇头:“不然!郡守只是朝廷的任职,师兄弟却是咱们师门的关系。朝廷的任职有撤销的一天,师门的关系却没有改变的日子。如果要论蒲草的韧性、磐石的坚定,师门的关系还更在朝廷的任职之上!”
阿备郑重地道:“无论何时,公祐兄都是在下的师兄!”
阿备在这里耍了个小心思,将“孙师兄”换成了“公祐兄”,不知不觉地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同时,他还充分发挥刘先主“垂手下膝”的身体特征,一个反手就将孙乾的手掌牢牢地握住,不再松开。
孙乾原本见刘备长身玉立、仪表堂堂,只是有一些朦胧的好感。如今一番交谈后,发下刘备不仅礼仪周全,而且谦逊温和、礼贤下士,便不由地生出了更多好感。
孙乾告知道:“党锢祸起后,师长原本想回家乡高密县治学。北海国相听闻此事后,认为师长年事已高,而高密又偏远贫困,实在不宜久待,便力邀师长去往国都治学。如今,师长长住在北海国国都剧县。”
解释了一番后,孙乾又主动邀请道:“我正要赶回剧县,不知几位是否愿意同行?”
这样方便行事又能拉近关系的好机会,阿备当然不能放过,立刻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