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武周]问鼎 > 240250(第16页)

240250(第16页)

她说罢便甩袖而去,仿佛方才那句关切的话,仅仅是身在此地的这些人产生的错觉。

“……是。”

当太医在得到吩咐匆匆抵达紫宸殿的时候,就见天皇陛下难得好精神,像是还能和人据理力争上数个会合,就连面色都要比平日里看起来的红润不少。

但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一个病人的身上,可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太医当即大惊:“孙神医离去的时候不是跟您说了吗,像您这样的情况,近来千万不能再受气了。”

现在孙神医不在,岂不是又要为难他们了。

李治不情不愿地伸出了手,任凭太医为他把脉。

可就算太医提及,他们是因天后的指派才出现在了此地,也并没有让李治的面色有多少和缓。

脸色如此,心情也就更是如此。

皇后的那几句夹带着怒火的劝谏,非但没有让李治撤回自己的想法,反而愈发坚定了他一定要让李贤借助此次机会有所历练的念头。

他确实希望看到安定能在李贤犯了李弘一样的问题后从旁节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定要时时刻刻都能凌驾于李贤之上。

若是作为太子、将来还要做皇帝的李贤一经提及兵权,便始终被卡在第一步,那成何体统!

他必须促成贤儿的这一次出征,让他有所收获。

于是这争执的一幕并不仅仅是内宫宫人和太医署官员所见,也在第二日被展现在了朝臣面前。

自敬怀太子李弘病逝的消息传到长安以来,陛下的身体便因大受刺激而又有恶化,哪怕长安城中还有制举的大事需要料理,接连两次朝会之上也仅有天后出席而已。

但在今日,天皇陛下的面色依然难看,却还是拖着病体走上了朝堂。

而后,他将那个有意让太子为主帅出征铁勒一部的消息,宣告在了朝臣的面前。

太子出征?

身居相位的几人彼此交换了个眼神,发觉各自眼中都有一番意外之色,看来陛下在今日朝会之前,并没有找上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咨询过这个问题。

就连有过出征经验的姜恪也不例外。

这可真不是个寻常的信号。

天后也丝毫没有给天皇留有余地,直接开了口:“太子为国之储君,当位居中央,而非以身犯险。天下人不会因为太子不擅兵事便觉其难当大任,只会觉得此行轻率有失体统。”

“倘若陛下觉得多滥葛部劫掠边境,有损大唐威严,直接令高将军和仆固将军一路向北、一路向西两面合兵即可,何必非要让太子亲往。”

少了一个李贤,光靠着这两个人,显然也能为李治将胜利带回来。

非要再多加一个太子,就必须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数。

——这显然就是天后话中未曾尽数明说的话。

无论是出于对太子安危的关心,还是出于对当前时局的考虑,天后的这番分析都没有错。

起码以右相刘仁轨看来,这句提点很有必要。

但稍有几分敏感的朝臣就不难察觉到,对于天后的这句规劝,天皇少见地没拿出顺口应和的态度,而是在神情中流露出了几分抗拒。

不,或许说这是不悦,要更为合适。

李敬玄的目光当即在上首两位陛下之间隐约对峙的局面中逡巡,对于今日的争端隐约有了几分猜测。

敬怀太子和安定公主之间的悬殊对比,在李弘病逝之时应当更为清楚地呈现在了陛下的眼前。

如果说,此前陛下敕封出那个镇国安定公主的名号,其实有两方各退一步的意思,那么天皇陛下似乎又重新想起,自己归根到底还是大唐的主人,不该一味隐忍退让,起码也要为新一任的太子争取出一片天地来。

这对于天后和安定公主来说或许不是什么好消息,对于他李敬玄来说却绝对是。

他不会愚蠢到像是上官仪一般,去贸然挑拨天皇天后的关系,就像他虽然不太支持糊名制,但也没蠢到和萧德昭等人合谋,一起将前太子架在火上烤。

他也已经在上一次安定公主的阴阳下套中意识到,陛下对于他接连迎娶世家女的不满,可能要比他想象的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或许他现在还没成为陛下近在咫尺的心腹大患,起码没有弘农杨氏对陛下来说更为可恶,但谁知道陛下会不会哪天因为安定公主的那句话,想起他这个人来。

与其等到那个时候再来被动应对,还不如在此时顺着陛下的心意去办事。

他认真地端详了好一会儿,自李贤和李治的对视中看出,这应当不会是天皇天后之间表演出来试探的戏码,而是确有其事,也已经在天皇和太子之间达成了默契,只是需要有人响应,以图让天后接受事实而已,当即上前回道:“臣以为天后此言差矣。”

武媚娘目光一冷,没想到李敬玄此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你想说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