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腿也好的差不多了,总是记掛着咱们在金州的老家,那么大的宅院空着没人,就算是养了狗,也要被人记掛在心,更不要说有些人就没安好心,我想着过些天,要不回去一趟。」
她说的是邓如蕴的亲叔父和亲婶娘。
邓如蕴的父亲本是个寻常的药农,但因着踏实肯干,多年前也赚了些小钱。可这些钱不过能让他在庄子里小富,养得起弟弟妹妹,再多却也没有了。
他不甘心,就想着去学制药的手艺,不想就遇上了邓如蕴的母亲。
邓如蕴的外祖父母便是药农起家做了制药的药师,他们醉心制药,膝下只有邓如蕴的母亲一个女儿。后来见着邓如蕴的父亲是真心实意想学制药,也是真心实意对她母亲好,便将制药之技传给了他。
他颇懂些做生意的门道,带着邓如蕴的叔父在金州四处找寻机会,不过几年的工夫就把家中的成药卖的金州到处都是,也开起了自家的药铺。
邓如蕴的姑母也嫁到了做生意的人家,她出嫁那会,邓如蕴的父亲和叔父给她置办了八八六十四抬嫁妆,在县里风光了好几年。
可家里日子过得好了,却人心却不齐了。
叔父认为这个家能到如今,他少说也是出了一半的力,可邓如蕴的父亲却只顾着孝顺岳父岳母,把什么都给妻子和岳父岳母,却把他这个弟弟当作管事、帮工。
然而邓如蕴的父亲却认为,如果不是岳家人拿出制药的技艺倾囊相授,又给了他最初的本钱,怎么才能把生意做到如今?
两兄弟因为此时有了些矛盾,但也不至於怎样。
邓如蕴小的时候,记得叔父经常把她架在肩膀上,让她骑着他的脖子跑大马玩。
涓姨在后面追着他们喊着,「慢些,小心些!」
叔父只当听不见,跑得更快了,小蕴娘抱着叔父的耳朵咯咯笑个不停。
那时候日子还是过得顺的,不光是因为叔父和父亲矛盾没有闹大,也是因为当时叔父中意涓姨,许是日久生了情,他是有意要娶涓姨的。
可涓姨到底是嫁过人还有过孩子的人,邓如蕴后来听到母亲曾提过,说叔父心里对这一点一直介意,所以婚事拖了又拖,父亲却觉得他这样再拖下去,便是对涓姨不够尊重了。
父亲催促他快些定下日子,他心中却还没有完全释怀涓姨的过去,父亲这一催促,他反而跟隔壁镇上的酿酒人家的女儿有了往来。
他们不仅有了往来,还行了苟且之事,那酿酒人家的女儿没多久就有身孕了。
那家人找上了门来,邓如蕴记得那天涓姨缝着自己再嫁的盖头,却恍惚间将针扎进了手指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