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身处喧嚣之中,却仿佛隔绝了尘世的纷扰,宛如一处世外桃源。
他心中涌起一股归属感,仿佛这里便是他心灵的栖息之所。
叶迟归至舍中,雨珠犹挂衣袂,形容间微露狼狈之态。
忽有一妙龄女子迎上前来,约莫十七八年纪,眉如新月,目似秋水,温婉之气质,令人心生怜爱。
此女乃叶迟于战乱之中所收养之孤女,昔年其父母遭兵火所害,叶迟恻隐之心,遂将其留在身侧。
见叶迟淋雨归来,女孩眼中闪过一丝心疼之色,口中轻呼:“叶迟哥哥,您怎地如此模样归来?”
言罢,她忙取来洁净之巾帕,又倾倒热水于铜盆内,细心为叶迟拭去脸上与双手之雨水。
其动作轻柔,宛若春风拂面。
随后,女孩又端来热茶与汤饭,盈盈侍立于一旁,轻声道:“叶迟哥哥,请用饭吧。”
叶迟点头致谢,用饭之际,女孩又细心观察其神色,唯恐有所疏忽。
用餐毕,女孩轻声提醒道:“叶迟哥哥,您衣裳已湿,恐会着凉,不如换下,待我去为您烘干。”
叶迟闻言,心中一暖,遂将湿衣递与女孩。
女孩接过衣物,细心洗涤于清泉之中,双手轻柔搓揉,如同呵护珍宝一般。
叶迟望着女孩忙碌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深知女孩对自己之深情厚意,虽未曾明言,但彼此间之默契与情感,早已超越言语所能表达。
他轻声吩咐道:“待会儿有客来访,你且去准备一番。”
女孩闻言,微微颔首,应声道:“知道了,叶迟哥哥。”
她转身之际,眼中闪过一丝淡淡的情愫与羞意,如同含苞待放之花蕾,欲语还休。
其身影在灯光下摇曳生姿,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叶迟的心头。
待女孩走后,叶迟深深叹了口气。
他深谙人心,料定扶苏等人必将踏足此地。
非为其他,实因己身未遭毒手,反显对方之兴趣所在。
扶苏之为人,非但怀有治国安天下之志,且具深思熟虑之策。
其所处之时,与始皇帝大异其驱。
当今天下,纷扰不断,须以法治之铁腕,方能稳住六国遗民之心,否则必将酿成大乱。
扶苏虽师从淳于越,沉浸儒家之学,然亦曾受教于蒙恬,领略兵家之略。
一儒一兵,两者截然不同,却在其身上融为一体,足见其为人之博大精深,非史书所载之迂腐儒生所能比拟。
此人心中,既有儒家之仁爱,又有兵家之果断,如此方能在乱世之中,稳住江山,安抚百姓。
其治国之策,必将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法治稳定人心,以德治感化民心。
如此,方能实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之愿景。
叶迟深知,这儒家……虽倡以民为本,然其实际之行径,多出于私利之考量。
彼等所著之书,所言之论,旨在构建一个牢笼,以束缚天下之民心,从而达到驭民之目的!
其手段之巧妙,言辞之华美,实难令人不为之所动。
然,叶迟却洞悉其真实用意,对此等虚伪之行径深感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