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日军直接找到了麦克阿瑟,希望能得到日军的后勤补给支援。
奈何,麦克阿瑟压根就不理会日军,现在的他,正苦恼于杜鲁门的第三条撤军指令。
最后,看在天气的份上,再加上日军拖后腿了,麦克阿瑟只能撤军。
他的撤军,立马遭到日军指挥官的强烈谴责,但在麦克阿瑟眼中,这就是无能狂怒,仅此而已。
他从不在乎日本人的态度,他压根就看不起这些矮小的日本人。
只不过,撤军是需要时间的,而在麦克阿瑟从‘不愿意撤军’到现在‘开始组织撤军’的时间里面,竟然刚好用了一周时间。
一周,最后通牒已过。
而在这一周时间里面,日五枚火箭组装完毕。
以科罗廖夫和钱为首的火箭小组,效率高不说,质量更是杠杠的。
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现成火箭材料,在组装方面自然会顺畅许多。
然后,他们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火箭精准打击。
通过第五代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在有一定误差的情况下,确实是打中了指定目标,而且原子弹也确实是在500高空引爆。
根据提前放置好的数据检测仪,他们确定了500米高空引爆,是最合适的高度。
当第一枚火箭原子弹试爆成功后,他们便开始对火箭原子弹的再次组装。
因为这件事的重要性,玛利亚又一次回到了21区,直接参与到火箭原子弹的准备工作当中。
玛利亚的工作任务当然不是工程组装上面,她的主要任务,是对进攻目标的确定。
一开始,这件事是在彼得格勒重要会议中讨论的,但考虑到火箭的射程距离问题,他们决定将这件事交给科学家们去判断。
而玛利亚所需要做的,就是根据科学家们所提出的数据,指定轰炸方向。
玛利亚首选的轰炸地点,正是东京。
根据计算,东京距离他们的21区足足有5800公里远。
按理说,以他们目前的火箭射程,要达到这个距离几乎不可能。
但是,钱提出了一个东西,那就是滑翔弹。
滑翔弹道其实是用在了炮弹上面,但这一次,则用在了火箭上。
这个理论基础,其实在193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基础构想。
飞机在极高的高度极速下滑,并保持一定的角度,当飞机落去大气层时,会骤然遭到高密度空气而反弹回去,连续实现打水漂式飞行。
纳粹德国时期,德军的科学家为了开发出一款可以从德国打到美国东岸的飞弹,便根据1932年桑格尔弹道重新计算。
按照他们的理论,只需要在大气层上打三次水漂就能到达美国。
只不过,因为缺乏弹道控制系统,导弹发射后还真不一定能打到美国。
这个弹道概念思想,在1940年的时候,被钱所知晓,然后,他根据桑格尔弹道重新计算火箭在大气层上的滑翔飞行理论。
按照钱的理论,这条新弹道将会与桑格尔弹道不同。
其不同之处,便是‘助推—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