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亲自接应,那确实是亲自接应。
丘吉尔为了表达自己的地主之谊,他直接就当起了司机,亲自给玛利亚接送。
丘吉尔可不是勋宗那样的飙车手,坐他的车至少能确保安全性。
只不过,他开的车同样是敞篷车,这让玛利亚多少都有些纠结。
这次来伦敦,第一次坐的车是伏尔加产的敞篷车,而这一次也同样是坐着敞篷车。
许是看到玛利亚那纠结的表情,丘吉尔抽着雪茄笑道。
“这辆车是产自劳斯莱斯,产自1917年,与你们苏联的诞生刚好在同一时期。”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特意找来这辆车,是给足了你们苏联面子。
单从待客方面,丘吉尔已经做到了极致,玛利亚再怎么看不爽丘吉尔,但就外交方面,也不可能直接落下面子。
自从玛利亚当任了苏联外交部主席,苏联的外交风格,就已经与原时空中的外交风格截然不同。
原时空的苏联就是一个奇葩,在军事科研方面那叫一个厉害,可内政和外交却就是一个婴儿,讲究的就是一个简单粗暴。
很多本应可以避免的麻烦,都在苏联的奇妙外交之下,变得不可避免。
导致这种外交风格,自然是东斯拉夫人的特性,那便是大国沙文主义。
对待周边弱小国家,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看待,往往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采取霸凌手段。
这种方式,直接断送了与南斯拉夫和震旦的关系。
可在霸凌之后,却又不断地送钱出去。
赫鲁晓夫时代还勉强稳定外部支援的投入,可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那外部投入几乎就是无底洞。
那时,真的就是不把你当外人,能爱的供养就爱的供养。
可这样的高投入却换来了几乎是没有的回报,属实是打肿了脸充当胖子。
而在干涉捷克和出兵阿富汗这件事上,更是做到了昏招频繁,直接给正在走下坡路的苏联,猛踩油门。
正因如此,在苏俄刚成立时,玛利亚便自告奋勇,要成为外交部主席。
她可不想苏联又走向那智障一样的外交局面,那可真的要让人血压拉满。
正因玛利亚的原因,苏联外交逐渐偏向于一种比较稳定的局面。
只不过,因为玛利亚的外交方式趋向于震旦的处理手法,这就导致,在其政治局内部,出现了不少反对玛利亚外交方式的人。
他们认为,玛式外交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
这种软弱无能的外交方式,只会助涨西方反动势力的气焰,他们苏联既然是世界革命的先锋,就应当强硬,且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无偿给外部同志提供援助。
对于这些家伙,玛利亚肯定不会给他们有任何好脸色看。
反正,自己就是外交部主席,既然如此,她就不会做出任何妥协,外交方面的事她说了算。
然而,玛利亚的外交在他们眼中是温和,可在其他国家眼中则是极具压迫感。
第一次与玛利亚进行外交接触的魏玛共和国就有过记载,记录了兴登堡是如何被玛利亚给气得住院的。
当然,玛利亚的外交手段是懂得分寸。
即你给我尊重,我也会给你尊重。
丘吉尔能够找出这样的车出来,并且以司机的身份接送自己,玛利亚自然不会黑着一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