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这就不单单是外交问题,更是一项关乎到亲情问题。
打的就是一张亲情牌。
默默地抽了一口雪茄,丘吉尔又想到了一个问题。
阿列克谢,能配合他们工作吗?
丘吉尔确实与阿列克谢接触过,但也只是在当任首相时,与他见过一次面,并以贵族的身份向他问候了一声,仅此而已。
尔后,便再也没见过面了。
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地位,丘吉尔不得不重视起来。
由于在政坛上,丘吉尔一直都在鼓吹着战争威胁论,而工党一直在宣传国家发展,这使得丘吉尔的民声越来越低。
他有理由怀疑,这件‘三万俘虏事件’会成为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句号。
毕竟,这件事已经被苏联媒体给捅破了,几乎是整个英国都知道。
叹了一口气,丘吉尔带着落寞的眼神看向窗外,心中思绪已经多了几分烦杂。
他推测,唐宁街10号要堆满记者了,那群唯恐天下不乱的新闻媒体。
重重地呼出一口烟,不知是叹息,亦或是自我安慰,丘吉尔撑起自己那肥胖的身躯,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走,我们过去。”
参谋们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位发出疑惑。
“首相阁下,您要去哪里?”
“去找那位末代沙俄皇子。”
说罢,叼着雪茄的丘吉尔,直接就推开办公室的门,走了出去。
身后的参谋连忙跟上,毕竟他们是丘吉尔的智囊团,必须跟着他。
当丘吉尔走出首相府,右脚踏出府邸门口,围在门口的记者便立马发现丘吉尔的出现。
犹如浪潮一样,纷纷涌上前去。
这一刻,参谋充当了保镖,将试图靠近丘吉尔的记者拦在了百米开外。
可即使如此,也依旧阻挡不住记者们的热情,那吵杂的声音不断地询问着丘吉尔。
或许质疑他的能力,或是询问他如何看待俘虏问题,也有人问他,是否有反攻苏联的打算和准备。
各种繁杂的问题,全都集中在一起爆发,而丘吉尔保持着沉默,在参谋的保护下,一言不发地走入汽车边上。
就在他来到车门边上时,丘吉尔突然间转过身,向刚才那个质疑自己的记者,摆出了一个反v手势。
然后,不顾身后的闹声,直接就进入车门,扬长而去。
在车内,丘吉尔翻看起了秘书递给自己的情报文件。
上面全都是有关于印度地区的内容。
虽说印度地区一直在闹独立,反英情绪极其激烈,但印度地区对英国实在是太重要,丘吉尔自认为,只要自己一天在首相之位上,就不会放弃印度地区。
因此,在巴解阵出现之后,丘吉尔的所有工作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地区这边。
看着手上的资料,一份有关于巴解阵的内容,吸引住了丘吉尔的眼球。
那是有关于卡拉奇战役之前的内容,那是驻巴基斯坦英国殖民军的汇报内容。
内容很齐全,甚至还写了有关于巴解阵存在苏联资助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