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身就是一个大英殖民者的余晖,一个为了英国殖民利益的疯子,在战争方面,他从不妥协。”
尽管评价中,充斥着玛利亚对他的不喜和反感,但她的评价,却让约瑟夫不得不谨慎起来。
因为,如若他真的是一个在战争方面从不妥协的人,那么现在的英国是否会抛弃一直以来所奉行的大陆均衡政策。
毕竟克格勃对丘吉尔的个人评价,就是鹰派。
但现在的苏联已经走到了生死边缘,这是一个必经之路。
如果跨越过去,苏联就能走向真正的未来。
如若失败了,苏联就不会有未来可言。
突然间,约瑟夫回想起德意志第二帝国,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苏联与那时候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点。
那时候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同样被协约国打压着,市场资源不断被压缩,生存环境被英国死死封锁。
尽管现在的苏联比那时候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要强大很多,而且物资更加丰富。
但是,苏联也同样会面领着海上的封锁问题。
深深吸了一口浓烟,而后缓缓吐出,约瑟夫突然觉得,他们四周都是敌人,而匈牙利和意大利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压根分摊不了多少压力。
最终,在约瑟夫的思想碰撞下,他做出了最强硬的决定。
“苏联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同志,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
“我们对意大利的支援,是为了抗击法西斯主义,营救意大利人民。”
“如果英法要强行介入,无异于助涨法西斯主义的嚣张火焰。”
“这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站在历史潮流的对立面。”
约瑟夫的这番话,不久之后就被原封不动地搬到《真理报》上,直接发表出去。
欧洲诸国立即警惕起来了。
法国这边,由于又出现了党争问题,所以对于苏联的态度,他们表达了高度关注,但并没有过分强硬。
反而是英国方面,由于丘吉尔本身就是一个鹰派,在他上台之后,便立即整顿军备。
只不过丘吉尔也没有过于激进。
原时空中,从大航海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开始之前,英国都是世界霸主。
可以这么说,英国是众多列强中,维持霸主政权时间最长的国家。
能够维持如此长久的霸权政权,有着众多原因,或是军事,或是科技发展。
但有一点,是值得深究,正是英国那老谋深算的政治政策,那便是一切从最实打实的国家利益出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可以牺牲出卖掉他国利益,毫无心理压力。
十八世纪的七年战争中,被榨取利益的是普鲁士,拿破仑战争中,七次反法同盟都是由英国组织,十九世纪中叶则是忽悠法国打俄国和打震旦。
二战结束之后,铁幕宣言就更是经典,直接拉开了冷战序幕。
由此可见,英国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
张伯伦的各种绥靖政策,正是为了英国的国家利益,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著名的《慕尼黑协议》就是如此。
而这个时空,也同样为了英国的国家利益,出卖德国和波兰。
尽管张伯伦已经辞职了,鹰派丘吉尔坐上了这个位置。
但是,那份‘为了国家利益,可以随意出卖队友’的作风,依旧改变不了。
所以丘吉尔在准备远征军的同时,还展开了属于自己的外交工作。
那就是,对德法的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