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对法国的进攻,完全是打了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玛利亚就是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德国能打闪电战,我们苏联就不能打了?
还在捷克那边跟罗科索夫斯基较劲的古德里安下意识地打了一个喷嚏。
想到这里,玛利亚立即将自己回忆起来的战术给拿了出来。
闪电战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集中’。
这既是战术也是战略。
战术上打一个出其不意,灵活多变。战略上需要完成协同作战,大局分析。
而关于闪电战的主要装备,便是飞机、坦克、装甲车和摩托车。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制空权。
如果有了制空权,他们就能对敌后的军工基地发起袭击。
在这里,玛利亚引出了一个被人忽略掉的战术单位,伞兵。
她说道。
“发生在1914的世界大战中,全世界的士兵在面对敌方坚固要塞堡垒,其进攻速度都会受到严重打击。”
“但如果可以训练一批士兵,直接降落到敌人后方,发起敌后作战战术,破坏地方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或地域,便可为主攻部队提供巨大帮忙。”
说到伞兵时,所有人都露出的‘了然’的表情。
最早出现伞兵是在1918年,美军介入到欧洲大战的时候。
那时的美军参谋w·米切尔提出了一个战术构想,就是用轰炸机群将一个步兵师空降到德军战线后方。
除了美国之外,德国和法国也有过伞兵构想,但他们的伞兵构想主要是以侦察任务为主。
1930年的时候,苏军也开始培养空降兵支队,直到1932年扩编为空降旅。
虽然空降兵扩编了,但一直都处于‘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
直至玛利亚提出闪电战的构思后,空降兵便有了用武之地了。
对此玛利亚继续补充道。
“要实施闪电战,我们必须分出一部分兵力,以此兵力当成主力进攻部队,从而吸引敌军注意。”
“要进行作战的部队则做好掩护,等待命令发起闪电作战。”
在这个办公室里面,战争敏感度最高的人是朱可夫,当他听到玛利亚对闪电战的完整描述之后,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各种模拟战争。
尔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如若我们要爆发闪电战,必须要一个完整的装甲军群,坦克、装甲车、货车、摩托车都必齐全。”
“而且必须有空中支援,必须有一支足够威慑性,且能真正吸引到英法德三国注意力的大军。”
玛利亚立即把西欧地图给铺平在桌子上,众人立马为了上来。
她对朱可夫的推断十分认可,但她认为可以再一次进行优化。
“现在的纳粹德国并没有完全统一,波森省距离柏林只有两百多公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