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3年的时候,美国《福布斯》就是以一辆默克尔柴油发动机货车作为封面。
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是哪个国家的,他们只认为这是本土公司。
而且即使是美国的内部人员,在调查这家公司时,他们所调查到的信息内容也没什么问题。
因为上面的内容,写的就是美国公司。
然而即使是美国公司,其内部人员都是从苏联那边派遣过去,其核心目的就是一个市场出口。
单靠这家公司,就为苏联赚取了不少外汇,无论是英镑法郎还是美元,他们都赚过,可谓是一家苏联的秘密输血包。
然而,这只是秘密公司,苏联在国际市场上,确实存在着直接标注的苏联公司。
那就是伏尔加拖拉机有限公司。
伏尔加拖拉机厂其实是在苏俄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了,那时候的玛利亚还是察里津市长,约瑟夫是副市长。
而且当时的伏尔加拖拉机厂跟现在的拖拉机厂有些小差别,他们所生产的并不是真正的拖拉机,而是坦克。
直到现在伏尔加拖拉机厂才开始投入正常的生产流程。
说白了,就是以生产坦克的方式去生产拖拉机。
在如此硬核的技术加持下,出厂的拖拉机,其质量已经能爆国外的拖拉机私人公司。
而苏联的拖拉机能有如此高速发展,玛利亚是核心关键。
自从苏联多了一个玛利亚之后,农业发展并没有被落下,相反还以另外一种形式发展了起来。
重工业确实很重要,然而重工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消化,就必须要有市场。
拖拉机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苏联农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相反,那是遇到了很多挫折与问题。
所以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玛利亚在代表大会中,拍打着桌子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
“拖拉机,我们需要更多的拖拉机,少给我逼逼赖赖,直接给我农民生产更多的拖拉机。”
这样的命令下,伏尔加拖拉机厂便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生产。
默克尔货车有限公司和伏尔加拖拉机有限公司就是玛利亚的突破口。
而美国,就是她所选中的一个可争取对象。
她所需要争取到的,并不是美国的意识形态立场,而是生意上的问题。
孤立主义,是当前美国的主要态度,这份态度让美国人民对欧洲那边所发生的一切,都看做成遥远彼岸的故事。
所以美国那边的人民,即使对共产主义并不抱有任何好感,但也没有英法等国家那般敌对。
凭借这样的机会,玛利亚便准备加大对美国的贸易力度。
当然,美国那边的消费主义就别带进来了。
消费主义终究是一个陷阱,这玩意可要小心警惕。
但玛利亚以外交主席的名义,向美国驻察里津大使提出外交申请时,很快,他们便给予了回应。
他们愿意与任何人进行生意之间的来往,但他们希望不是苏联,而是个人或者某座城市或者某家公司的名义。
这样一来,美国就能避免被协约国指责,毕竟他们只是与个人进行交涉,而非苏联。
可是,就在玛利亚准备回应之时,一件大事打断了玛利亚的所有进程。
弗拉基米尔,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