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代表期间,加里宁就曾经为乌克兰民族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案。
但加里宁的解决方案太过于温和,而乌克兰人民的民族思维却又太过于激烈。
如此一来,便使得矛盾越发激烈,越发冲突。
面对这样的情况,加里宁也束手无策,因此在约瑟夫和弗拉基米尔争辩着‘是以主权国家加入进来亦或是以自治的身份加入进来’时,他站在了约瑟夫这一边。
原因很简单。
乌克兰民族,已经不是单靠一个理想就能解决得了,那是需要一个更加直接粗暴的手段。
只有镇住他们,他们才会坐下来跟你们聊聊。
如今,弗拉基米尔想亲自过来乌克兰这边看看。
对于此事,加里宁表达出极大的欢迎。
在苏联宣布成立时,加里宁就担心,远在彼得格勒的弗拉基米尔,是否会对当地情况缺乏一个明确的了解。
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文字就能表达出来。
民族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当地风俗和宗教问题都是如此。
如果不能亲自到来,单靠文字描述是很难直观地了解到当地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提倡走入群众。
只有走入群众,你才能知道群众需要什么,当地的情况又是怎么样。
只不过,乌克兰的治安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好转。
如果仅仅是去东乌克兰,加里宁可以保一百个证明,那是绝对安全。
毕竟东乌克兰从一开始就是在加里宁手中,他对这片地区的改造,可谓是用尽心血。
但西乌克兰就不一样了。
这片地区刚脱离混乱不到两年时间。
在白军统治期间,整片地区都是混乱和犯罪,无处不在的罪犯,让整个社会秩序陷入瘫痪。
夜之城跟它一比都是良好城市。
而且最大的罪犯往往不是从百姓里面出现,而是从白军内部诞生。
白军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都会成为土匪。
如今,面对红军的大范围压制,其巨大压力让他们化身为禽兽。
由此可见,西乌克兰的秩序治安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令加里宁感到安心的是,弗拉基米尔首先去视察的地方是东乌克兰。
在来到东乌克兰时,他所看到的景象是一片欣荣。
当他亲自与农民交谈时,得到了答复都很随和。
“苏联,只要能维持现在的生活,即使叫联苏我也没问题。”
就是这样的朴素,就是这样的平淡。
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什么是大道理,什么是主义思想,什么是阶级斗争,一切都是浮云。
只有眼前的三亩地和地上的粮食,才是他们的心肝宝贝。
所以,当加里宁管理下的乌克兰政府,一直保护着他们,并以合理公平的方式与农民进行交涉时,农民也会以拥护的态度对待加里宁的乌克兰政府。
弗拉基米尔十分满意地点着头。
看那样子,东乌克兰是没有压力了。
从立陶宛出来时,弗拉基米尔就会绷紧着心脏,他开始对现实做出思考。
而此时此刻的东乌克兰,给了他些许安慰。